510 家幼,你家男人真的成精了(求全订) (第3/3页)
公,直接拍的板!廖公说了八个字:‘大胆去拍,我来把关!’”
廖公!
程学民心中一震。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以其开阔的视野和敢于担当著称,他的支持,意义非同小可!
这等于给项目上了一道最坚固的保险。
“廖公还指示,”老厂长汪杨继续传达,“要充分信任程学民同志的艺术判断和国际视野,不要用老框框束缚创作。
拍摄地点就定在香江,人员、设备要全力保障。同时,部里特批了二十个赴香江工作的名额,由你全权负责组建团队!”
二十个名额!
这远远超出了程学民最初的预期!
这意味着,他不仅可以带上《少林寺》的核心后期团队,还能为《救赎》组建一个相当规模的摄制组!
“太好了!”程学民终于忍不住,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笑容。
有了尚方宝剑,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
“学民啊,你这下可是扛着令箭出征了!”老厂长汪杨感慨着说道,“压力也更大了!廖公和部里这么支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啊!”
“老厂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程学民郑重表态。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在燕影厂和小范围内传开。
程学民要带队远征香江,拍摄一部由廖公亲自点头的,全外籍演员的“特殊”电影,目标直指戛纳!
这消息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让无数电影人既羡慕又暗自捏了一把汗。
程学民立刻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筛选团队成员,办理出境手续,与香江长城公司密集沟通,细化《救赎》的拍摄方案……
反正千头万绪,时间紧迫。
赴香江的名单,像一块肥肉,瞬间引来了无数双眼睛。
程学民在燕影厂的办公室,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最先找上门的是刘小庆。
她没直接提要求,而是抱着一摞自己的剧照和剪报,笑语盈盈地走进来:“程厂长,忙着呢?听说您要带队去香江?真了不起!
这是我最近参演的几个话剧剧照,还有报纸上的评论,您看看……香江那边要是有合适的角色,哪怕是客串,我也愿意去学习学习!”
她眼神热切,话里话外透着不甘人后的劲儿。
程学民客气地翻看几下,放下剧照,语气平和但坚定:“小庆同志,你的表演大家都认可。
不过这次去香江,主要是《少林寺》的后期和技术交流,任务很专一,暂时没有安排别的演员跟组。以后有机会,一定优先考虑你。”
刘小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绽开:“理解理解!程厂长您先忙!我就是来汇报一下工作!”
她收起东西,转身出门时,嘴角抿紧,脚步比来时重了几分。
紧接着,李秀明也来了,姿态放得更低些,带着点不好意思:
“学民厂长,我……我就是想问问,香江那边需不需要配音或者剧务?打杂也行!我就想去见识见识……”
程学民同样婉拒,理由还是任务专一,人手已定。
连在拍着《大侠霍元甲》的陈怀铠,听到消息后,也直接找来了办公室,没绕弯子:
“学民,我也不跟你客套。我家那小子陈凯子,你是知道的,在电影学院瞎混,眼高手低!
我就想把他塞给你,带去香江,让他吃点苦,见见真章!给你当个场记、搬个器材都行!你看……”
程学民赶紧招呼他坐下,斟上茶:“陈导,你这话言重了。凯子有才华,在学校多打基础是好事。
这次去香江,情况特殊,团队精干,任务压头,带个新人怕耽误事,也怕照顾不周。
等下次有更合适的项目,我一定带上他历练。”
好说歹说,才把一脸失望的老陈给送走。
厂里其他有点门路的人,更是各显神通,托关系、递条子、甚至有人直接把土特产塞进程学民办公室。
程学民不胜其烦,干脆让李连洁计春华在门口挡驾,非必要不见客。
他心里清楚,这二十个名额是廖公特批的“弹药”,必须用在刀刃上,绝不能变成人情往来的筹码。
团队必须精干、专业、可靠,能打硬仗。
筛选工作紧锣密鼓。
程学民和导演黄健中,对着厂里的人员档案和项目表现记录,反复斟酌。
《少林寺》的核心武行,灯光,摄影骨干自然优先。
技术科室几个精通配音和录音的宝贝疙瘩也被点名。
摄影组除了老摄影师老赵之外,还需要一个踏实肯干,有想法又能执行的人。
这时,程学民想起了那个在嵩山拍摄时,总是沉默寡言,却能把摄像机扛得最稳,在悬崖边找角度也毫不含糊的年轻人。
电影学院78届摄影系学生,张谋子。
他在《太极》和《少林寺》剧组担任副摄影师期间,不仅技术扎实,吃苦耐劳,还对画面构图有种近乎执拗的追求,常常能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角度建议。
虽然因为资历浅,建议多数未被采纳,但程学民注意到了他的潜力和那股子闷头钻研的劲儿。
这次去香江,程学民准备把张毅谋也一起带上!
……
求月票求全订,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