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棉白如雪 (第1/3页)
通济渠的水日夜不停地流淌,不过月余,原本黄沙漫漫的戈壁滩上,竟真的泛起了一片片稚嫩的绿色。棉苗破土而出,在充足的日照与精心照料下,以惊人的速度舒展开叶片。
夏林每日必到棉田巡视,看着那日渐浓郁的绿色,心中那份因时间紧迫而产生的焦虑才稍稍缓解几分。
他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拨弄着棉苗的叶片,对身旁的农官道:“长势不错,就是密度是不是太高了点?通风不好容易生虫。”
老农官一脸钦佩:“大帅果然博闻广识,这确实有些密了,这几日正组织人手间苗呢。”
“别忘了轮作。”夏林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不能光种棉花,得同豆类、苜蓿轮着来养地。”
“大帅放心,都按您给的册子安排着呢。”
正说着,孙九真快步走来,脸色不太好看:“大帅,浮梁转来的密报,源自长安。”
夏林接过小小的蜡丸,捏开后取出纸条,快速浏览一遍,不无感慨的说道:“长孙老儿手伸得真长,都插到西域来了。”
徐世绩闻言看来:“他又出了什么招?”
“还能是什么?”夏林将纸条递给徐世绩,“鼓动了一帮清流御史和他在李唐朝中的党羽联名造势,说我夏林在西域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意图残暴征服西域,更与多名番邦女子有染,行为不端,有损大国重臣体统。呼吁李唐陛下与朝廷与我划清界限,甚至暗示应联合北汉‘共遏暴魏’。”
徐世绩看完,将纸条在蜡烛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意在离间,动摇李唐与你合作的根基,并试图孤立你。女皇陛下那边压力不小吧?”
“那还用说。”夏林哼了一声:“这股风是不会停的。他在逼三娘,要么迫于压力与我疏远,要么就坐实她不顾李唐的名声。嘿,玩得一手好离间。说白了,他现在就是在李唐之内打造一个女人当家房倒屋塌的舆论环境。”
“此乃攻心之计。”徐世绩沉吟道,“道生,你需有所回应,否则流言传播开来,于你在西域的威信以及与李唐的合作大为不利。”
“回应?当然要回应。”夏林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不是说我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吗?老子就让他看看,我这土木兴出了什么名堂!九真,去把各国使者,还有长安、北汉那边有头有脸的探子,都给我请来,就说老子请他们观摩西域秋收!也让咱们的商队,把西域丰收的消息,连同我的告西域诸国及天下书,给我传出去!舆论战就得针尖对麦芒,一步都不能让。还有,请一批那些个诗人学者来,就说夏道生邀请他们西域赏秋!”
秋日的西域,天高云淡,暑气渐消。夏林那份以西域建设兵团统帅名义发出的“共赏丰收,同叙佳话”的请柬,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天下间漾开了层层涟漪。
请柬用语颇为风雅,一改夏林往日给人留下的兵痞印象,内中不仅描绘了通济渠水奔流、棉田初现的盛景,还附上了一首据说是他亲笔所题但明眼人一看就是随便找了个人写的短诗:“瀚海引清流,棉白映金秋。愿邀天下士,共醉月氏楼。”
只是末尾倒是豪气地表示,往来车马食宿,皆由西域建设兵团一力承担。
这手笔,这气度,再加上此前坊间流传的各种奇趣,以及通济渠修成、棉田初绿的传闻,足以勾起无数人的好奇与向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