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786章 辽东之议

第786章 辽东之议

    第786章 辽东之议 (第2/3页)

是山穷水尽,穷途末路,河北早晚为刘璋所有,就算他助力袁氏,和袁尚合力,也并非秦军的敌手,不过是给秦军吞没河北造成一二阻碍罢了。

    这般优势巨大的情况下,刘璋遣使辽西,许以辽东封王,开出的条件过于丰厚,丰厚到让刘备有些不太能接受,如果不是刘璋一贯信誉优良,他是难以置信下来。

    而如今刘备虽然应下了刘璋共伐袁氏的结盟之请,但他心里到底还是有些疑问,想向刘璋问上一句,为何开出这般丰厚的条件。

    “兄居于辽东,可知辽东的四境详情。”刘璋不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嗯?”刘备斟酌了一会,回答起了刘璋的问题:“辽东之地,东有高句丽,北有扶余,西有乌桓、鲜卑之种,四境之外皆是蛮夷,这些蛮夷虽说战力不强,可一直都在窥伺辽东之地,以辽东之地最为富庶之故。”

    “这正是璋推兄为朝鲜王的缘故,欲赖兄镇抚辽东也”刘璋缓缓出言,向刘备解释道:“辽东之地,偏在一隅,每逢兵事,军情往来,然后中州之地再调兵遣将,往往不及于事。”

    “思来想去,唯有以强藩镇之,以兄之雄杰,加关张赵等诸将之勇,辽东念来可以无事。”

    “原是如此。”刘备颔首点头,对于刘璋的这个解释,他心中有七八分认可。

    毕竟辽东实在太偏了,道路也不好通行,如果郡县化,遇到战争,中央很难及时做出反应,如果以强藩镇守,辽东四境如果有什么风波,刘备可以自行其是,遣兵调将,平定四境的灾祸。

    “此外,辽东之地,四境蛮夷,兄若能平之,置以郡县,可为我汉家功臣也。”刘璋给出了对刘备的期待,他期待刘备去扫平高句丽、扶余、三韩这些辽东的蛮夷政权。

    “贤弟所言,备谨记在心。”刘备点了点头,应下了刘璋的话。

    行不多时,刘璋就刘备送到了营门外,各自拱手告别,而后他目送刘备上马离去。

    等到刘备踪影几不可见时,刘璋返身还营。

    朝鲜王。

    刘璋心中念叨起这个名号,不由意欲发笑,他莫名想起了某个胖墩。

    思索片刻,在驱散前世带来的记忆片段后,刘璋心下忽的松了一口气,推刘备为朝鲜王,是他深思熟虑后得出的想法。

    辽东之地,自从汉武帝纳入汉家的疆土,一直以来,倒也是相安无事,直到司马懿征伐辽东,尽迁其地,大筑京观,导致辽东的汉人势力衰颓。

    而后司马不得,西晋酿祸,辽东之地,为高句丽所篡取。

    接下来就出了祸事,隋朝因伐高句丽而亡,唐朝费了好大劲,才堪堪灭了高句丽,可是辽东之地,到底是户口稀薄,难以抵御四境的蛮夷。

    唐亡之后,契丹、女真先后崛起,区区辽东之地,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千年的兵灾和战火,更不用提,明季之世的悲惨教训。

    一切的根源,究其根本,是司马懿做的好事,平定辽东,尽迁其民,削弱辽东的汉家势力,平白给辽东四境的蛮夷窥伺辽东的机会。

    所故,前面刘璋有意安排一员大将镇守辽东,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顺水推舟,决定安排刘备镇抚辽东。

    以刘备的才干,加上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征讨平定辽东四境的蛮夷政权,念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总之,刘璋不在乎辽东在谁的手里,只需不在蛮夷的手中就行,毕竟史册在怀,辽东一地,确乎不能为蛮夷所得。

    ……

    这边刘璋和刘备饮宴欢乐,那边安平城内,通过间细得知刘备来此,并且进入秦军军营后的袁尚,顿时是面如死灰。

    虽说前面刘备率军远来,没有被秦军阻截,事情存在蹊跷的地方,但袁尚还是抱着一缕幻想,念着刘备是来助阵他的。

    可如今,刘备都进了秦军的军营,这定然是和刘璋达成了盟约,联起手来对付他了,不然何以刘备敢于进入秦军的军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