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蓟县 (第3/3页)
审荣不由的也心下叹了口气,不过他叹气的原因不是因为当下的时局,而是因为审配的固执和愚忠。
降了吧,叔父!
审荣心中叹道,在他看来,袁氏现在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早晚为秦王所灭。
可袁氏亡了就亡了,审氏不能去为袁氏陪葬啊!
在审荣的设想中,只要他的叔父出降,带着幽州归降秦王,依着秦王一贯厚待降人的作风,他们审氏的富贵,当是可以与国同戚。
至于审荣为什么有与国同戚的念头,盖因他认为如今天下的局势已经很明了了,河北袁氏气数将尽,中原曹操也将独木难支,至于辽东刘备、荆州刘表、江东孙策更不必提,哪里是秦王的对手。
所故得天下者,固当为秦王也。
秦王做了皇帝,审氏作为举幽州而降的功臣,赏赐自不必提,封侯也是大概率的事情,与国同戚那就是可以预期到的未来。
‘哎。’
一念至此,审荣心下长长的叹了一声,他不明白,为什么叔父审配要这般固执的效忠袁氏。
这给谁做臣子不是做,河北又不是审家的,何必这般顽固的和秦军对抗呢?
早点举幽州而降,归降到秦王麾下,得封侯之赏,岂不美哉!
就算不是为了权势富贵,审荣暗搓搓的心下吐槽道:‘叔父你也该为了族人着想,若是因为你一意同秦军对抗,使得为审氏一族落得悲惨的下场,就是因为你一人的愚忠,害了全族的人。’
这番话,审荣只敢在心中念叨,却是决计不敢在审配面前吐露。
前面他因为邺城被秦军攻破,居于邺城内的审氏一门落入秦军手中,当时劝过审配一次,认为投降秦王,可以保全家小,又可得富贵,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本来审荣以为叔父审配就算再固执,再愚忠,念及审氏一门举族的性命,多少会有些犹豫。
但没想到审配还没听完他的话,就厉声呵斥,甚至于恐吓他,他若是敢下一次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就不要怪他不顾叔侄情谊,定他一个动摇军心的罪名,将他斩首东市。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审荣哪敢再在审配面前扯起归降秦王的话。
一条道走到黑了,路也走窄了。
“刘玄德有意与我主结盟,遣兵马救援安平,希望其人能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早日南下安平。”审配屹立城头良久,忽然道了一句。
现下的时局,幽州为吴懿和张任盯着,却是不得轻动,就唯有辽西刘备的兵马可以作为援手,南下救援安平了。
审配将希望寄托在了刘备身上,这个前不久还在对敌的敌人身上。
这不免让他有所感慨,局势如风云变化,不可捉摸也。
审荣听着审配的自言自语,他心中晒笑了一声,莫说是刘备领兵南下救援,就算幽州的兵马和刘备的兵马一起南下,也未必救得安平,挽救袁氏败亡的命运。
袁氏至于今日,已经是无可救药了。
是时候改换门庭,为审氏谋一条康庄大道和富贵之路了。
我的叔父诶!审荣心中长吁短叹,莫名的升起了一缕恨意,他恨只恨幽州不是他当家做主,不然审氏一门的富贵早就到手了,哪能像现在这样担惊受怕,忧心审氏的未来。
在审配的期待中,他并没有等到刘备领兵南下的消息,反倒是等到了吴懿、张任进军幽州的消息。
且吴懿和张任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幽州郡县长官,莫不为身家计,为富贵计,开城出降,迎接秦军入城。
“无耻,这群不忠不义之徒。”审配收到消息,他厉声痛骂道,在他眼里,吃着袁氏的俸禄,却做出背主的事情来的郡县官吏,一个两个都需诛杀,且需夷灭三族,方才能解他心头之恨。
坏消息不断传来,直到秦军兵马临近蓟县,坏消息才停止了传来。
‘蓟县城固,足以坚守,尔等此来,必将无功而返。’审配望着蓟县外的秦军游骑,心中愤然讥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