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736章 二五仔辛毗

第736章 二五仔辛毗

    第736章 二五仔辛毗 (第2/3页)

使姓辛名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祖籍陇西,为河北袁谭麾下臣子,今受命于袁谭,前来关中向刘璋请求援助。

    “臣辛毗见过秦王。”辛毗于潼关县寺大堂中,向刘璋施以重礼,一拜一起,分毫不差,且神色自若,足可见名士的派头。

    “辛君不在袁显思处服事,为何远涉山水,舟车劳顿,往我关中一行。”雍州治中赵昂代替上首安座的刘璋问询了一句,也是先行试探了一句。

    “唉。”辛毗叹息了一声:“河北不幸,出了一介篡逆之位,今有少公子尚,与田丰、沮授等合谋,违逆故魏王的临终遗命,登上了河北之主的位置。”

    “而毗所奉长公子谭,竟是不得上位,邺中鼠辈行下废长立幼之事后,不思安分,而是念着斩草除根,当下欲引兵攻伐我主所在的平原郡。”

    “少公子尚更是南连曹孟德,同曹孟德这等奸豪合谋,今平原之地,西有邺城之兵,南有曹军大众,局势危殆,存亡在即也。”

    道出了当下袁谭所面临的形势后,辛毗拱手长揖,向刘璋言道:“今毗奉我主之命,愿向秦王称臣,但请秦王出兵为河北之地行拨乱反正之事。”

    “河北之与关中,仇敌也。”赵昂摇了摇头道:“两方交兵数年,血流漂橹,有着不可解的仇怨,辛从事此来,却是走错了门路,求错了人了。”

    “不然。”辛毗朗声反驳道:“赵治中此言不当,这天下谁人不秦王仁德,兼之胸怀大义,是故大王岂会坐视乱臣贼子居于河北,而忠臣义士流血于膏野。”

    “再者,河北与关中虽有小怨,但大家都是汉室的臣子,自当维护我汉家的纲常,不使乱臣贼子高居庙堂,割据一方,而忠臣义士见戮被害。”

    慷慨至此,辛毗拱手向刘璋哀求道:“还望大王不念旧怨,唯以大义为念,出兵关东,救我主于水火之中,倘若事成,我主愿为关中仆从,凡事唯关中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辛从事。”刘璋开口了,他轻笑一声道:“袁显思与袁显甫盖兄弟也,且非是从兄弟,其人兄弟都不能相容,将与兄弟交兵厮杀,这样的人可信吗,而且袁显思当真能击败袁显甫,又真的能臣服于孤吗?”

    “还望辛从事吐露真言,莫要说些不切实,不真切的话了。”

    辛毗沉默了,他知道此行关中不一定功成,毕竟秦王刘璋作为天下第一诸侯,当不是那般好糊弄的,不过话说回来,他此行关中,本意也并非是真的求援,究其本心,是为了寻觅明主也。

    “大王。”辛毗缓缓开口道:“大王不必去讨论长公子的真心和假意,只就当下的局势而言。”

    “如今河北兄弟相争,国家一分为二,这对于大王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或可趁此良机,进讨河北,若是一举遂下河北,天下诸侯,不复为大王所忧也。”

    “嗯?”治中赵昂猛的抬起了头,眸子中闪过惑然之色,他知道面前的辛毗说的是大实话,可这样的大实话,不该出自辛毗这位袁谭使者口中才是。

    毕竟辛毗此行关中是为了求援,保住袁谭的性命,而非是站在关中的角度,去为关中谋求利益,说出这等言语的辛毗,非是袁谭使者了,而是秦王幕府的臣子。

    辛毗在赵昂疑惑的神情中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同时他目光偶尔撇过刘璋的脸上,只是让他讶异的是,刘璋神色古井不波,竟是没有为他的言语色动。

    “至于大王进军的时机,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须等到袁氏兄弟相争到了鼎沸不可解去的时候,再把握良机进军,而进军的方向,固当以邺城为上,邺城为袁氏之根基,邺城失,纵使他处还在袁氏治下,袁氏亦无回天之力了。”

    “此外,许都曹孟德,其人奸猾,计策百出,大王进军邺城之时,会须小心应对许都的动向,以免为袁尚和曹孟德合兵一处,一时间难以克定。”

    一言至此,辛毗拱手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