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修竹简,果然还是法术给力! (第1/3页)
沈乐觉得他的练习时间太长,每一天都在心急如焚,唯恐竹简们等不得,唯恐竹简腐烂,唯恐龙君那边太累了撑不住……
但是,胡教授带的研究生们,每天都在烧香拜佛,求沈乐的动作慢一点,再慢一点。开玩笑,他们做细菌培养,都快要做不过来了!
细菌分离培养,荧光定量 PCR,DGGE和 Biolog生态微平板(Biolog-ECO plate)……
这些技术手段,每一个说起来都只是一个名词而已,每个名词,都代表着科研牛马在实验室里,做的三个月、六个月甚至更长久的实验——
甚至,这样一批竹简,写一篇《饱水保存期间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初探》,这里面的研究量,已经可以撑起一个硕士生的毕业论文了!
胡教授动用了手下所有的研究生,甚至和其他导师借了几个研究生,大家分门别类,齐头并进,这才赶在沈乐捞起竹简之前把项目做完。
当然,沈乐提供了优厚的实验经费和实验津贴,再加上导师的威严,穷学生们哪怕累得要死,也挤出时间来赚了这笔外快,顺便还能发几篇论文:
什么,你说这个方向有人写过了?
老官山汉墓竹简的微生物分析有人写过了,走马楼竹简的防腐分析就没价值了吗?
云梦山竹简是新发现的,它的位置还在太行山余脉,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它的菌群肯定和南方不一样,非常有研究价值啊!
所以沈乐拼命练习,学生们也死命做研究。
沈乐这一头一根根捞起竹简,泡在装满去离子水的玻璃试管里,一根一根避光保存,那一头,立刻就有研究结论,和成熟的灭菌防腐方案提供上来:
从竹简浸泡液中,共分离获得 97株细菌,分属于 12个属,18个种。
其中,贪铜菌属(Cupriavid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能够降解纤维素,对竹简保存具有极大危害。
然后,学生们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灭菌实验,以及论证药剂对竹简和漆膜的影响。
结论是,菌毒清、霉敌、新洁尔灭和异噻唑啉酮四种防霉灭菌剂,对杀灭细菌效果极好,对竹简和漆膜不产生任何影响……
“所以,你把药剂往里面滴就好了,浓度都已经配好了!”
胡教授连药剂带论文,直接往沈乐面前一放。对于这种差不多是把饭喂到嘴边的操作方式,沈乐并没有马上接受,而是皱着眉头,盯着水槽里的饱水竹条:
“嗯……”
“怎么?”
“让我想想……”
沈乐并不是不相信学校里做出来的成果,他只是希望,还能有更多、更直接的方法。
而且,所有的防腐灭菌剂,都是化学药剂,回头可能又要洗涤,又要清除。
哪怕实验结果是“对竹简和漆膜不产生任何影响”,这个洗涤、清除的过程,也可能对竹简造成机械或者化学影响。
沈乐希望,能用更细腻、更精准的方式,对它比如说,法术什么的……
“清洁术!”
“清洁术!”
“清洁术……”
一个一个法术打出。去除竹条周围的黏液,去除竹条上肉眼可见的白色附着物,去除竹条上的棕色和黑色霉斑,甚至,去除竹条上面的黑色、褐色污垢。
法术温柔地拂过竹条,把上面不应该存在的东西一扫而净,然后,沈乐就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竹条,塌了下去,塌了下去……
“老师!这玩意为什么会塌啊?!”
胡教授被他从隔壁生拉硬拽,拖了过来。一眼扫过,就“咦”了一声:
“你是怎么弄成这样子的?”
“我使用了法术……”
沈乐在胡教授面前演示了一遍,又按照他的要求,分步骤演示除去各种附着物。
虽然看不清,更正,根本看不出法术发动的光芒与波动,胡教授还是看出了到底哪里有问题。他胸有成竹地一指试管里的竹条:
“你是不是把它里面的东西,都锁定成脏污了?”
“啊?”
“好好看书吧。”胡教授噼里啪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