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开出来一箱什么玩意儿? (第2/3页)
,在保管箱底部四角,顶部四角,搭建拦截那道金光的控制圈。
无论如何,不能刷的一下,再把保管箱切碎,里面的东西流淌一地了!
他又不可能24小时看着!
沈乐一心两用,加紧刻录,终于在脑门子突突跳动,感觉精神力快要见底的时候,成功搞定阵法。
放开精神力控制,耐心等待一个小时,没出大事,里面逸出的金光都被阵法吸收;
再一块一块,挪走和阵法不相干的仙玉,继续耐心等待。
很好,也没出大事,土块里偶尔逸散的金光,继续拐着弯,来回碰撞着,被阵法控制、吸入。
沈乐长长松了口气,开始按照文物修复的步骤,一点一点,耐心拆解这个土块。首先是伸进去一根管子,抽水,抽干净里面的清水:
哪怕这些水,和土块共存了几千年,和土块里的内容物共存了几千年,现在环境改变了,也得赶紧抽出来!
里面的东西,哪怕泡了不知多久的水,哪怕已经是含水量200%的饱水状态了,那也得先抽水,再做别的!
嗯,抽水过程中,要保持水泵干净,管子干净,接水的容器干净。接完水,容器立刻密封,转移到其他保管箱里:
要测温度,要测重量、要测密度、要测PH值、要测水体当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对了,还要做个细菌培养,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细菌,这个沈乐属实不擅长,要想想回头摇谁来做,或者坑谁来做……
土块外面的清水抽得一滴不剩,接下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泥土。
沈乐一边吩咐罗裙们,把能开的仪器都开起来,把能测的项目一个一个都测起来,一边展开精神力:
感受着这些泥土的不同质地,如抽丝剥茧一般,把它们一层一层剥落。
嗯,先是最外层的碎石。灰白,细碎,表面有点挂浆,结合发现处周围的岩石判断,应该是溶洞里石灰石的碎块;
然后,是一层白腻腻、青惨惨,质地细腻,结构紧密,哪怕因为富含水分而有点泥浆形态,还是严严实实糊在表面的……土。
沈乐总觉得这玩意有点儿熟,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直到引出一点点,在指尖一捻:
这不是高岭土吗?
标准的微晶高岭土啊!
哪怕筛得不够细,用来烧瓷器还需要再多筛两道、多淘洗两轮,但是,他绝对不会看错的,这就是高岭土!
——话说为啥会在这里出现高岭土,难道他们在外面烧窑还不够,还要在这里储存点东西?
在两件文物的记忆当中,烧了无数瓷器的沈乐,脑子暂时乱转当中……
等等,等等,这是……
高岭土滑腻的触感还在指尖残留,但是,一个更古老的,在考古界威名赫赫的名字,已经在沈乐脑海中炸响:
青膏泥!
是了!
就是它!
在学校里读过的书卷,老师讲过的课程,看过的论文,一片一片,一行一行,快速浮起于脑海。
青膏泥,那是战国、秦汉时期,王侯大墓常用的密封保护材料!
这种由微晶高岭土制成的泥料,质地细腻、粘性大、渗透性极低,能有效隔绝空气,保护墓室和棺椁千年不腐。
马王堆汉墓,睡虎地秦简,秦始皇陵,各个重要的墓穴,在墓底,在棺椁周围,都填充着厚厚的青膏泥——
哪怕汉朝再往后,砖石墓穴取代了土墓,青膏泥退出历史舞台,这种防水性极好的材料,也一直在其他地方被使用。
隋朝的洛阳粮仓,在粮仓底部也发现了大量被火烧过的青膏泥!
“我的……天……”
沈乐轻轻地抽了一口冷气,头皮阵阵发麻,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龙君给的地图,刚才那道凌厉的金光,结合这保护性的青膏泥……
这里面埋着的,绝对是个了不得的玩意儿!
哪怕他下去的时候已经搜过了,没有在下面发现墓穴,这个箱子里面的东西,肯定也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