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周王入京 (第2/3页)
明还能守住疆土,守住京师吗?”
皇帝沉默半晌,问道:“他们是不是也意料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次清查军务才进行下去的?”
潘筠道:“陛下要感谢英国公,他老人家在大同时便算到了将来,他提前给您铺了路,您得走下去,还要走好了,才不枉他一番布置。”
取消军户和匠户,进行军制改革,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更不是现在可以办的。
但是,他们可以提前准备,至少,军政改革的共识需要有。
皇帝决定这段时间找文臣武将们聊一聊,先问问谁有好主意,顺便筛选一下支持改革的大臣,该提拔的提拔,该调任的调任。
等到时机合适再动手。
国师说过,国事宁稳勿急,尤其是改革。
不然,急切的改革造成的危害甚至是固守成规的十倍、百倍。
而除了文臣武将外,他也要了解一下宗室们的想法。
正好,他过寿,这次很多藩王都会进京。
皇帝是八月初三的生辰。
周王及其世子也带着人进京贺寿。
周王一脉是嫡出,而且周王的地位在诸藩王中一直有些特别。
第一任周王,是朱元璋最受宠的儿子,封地都是直接给的中原。
所以,朱允炆即位之后,最忌惮的其实是周王。
就连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最戒备的也是周王这个同母弟弟。
周王应该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一生谨慎小心,几乎不管军政,也不插手地方事务,一心只搞医术。
后来王位传给儿子,即潘筠见过的那位老周王,这位老周王除了跟他爹一样爱搞医术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搞戏剧创作。
他个人自己创作了三十一本杂剧,虽然都不出名,且思想落后封建,但是,他是真的不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一点负担啊。
和喜欢掳掠民女、阉割童男、强征苛捐杂税的秦王,以及喜欢用男童做药引来炼丹求长生的鲁王不同,他就真喜欢写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