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八百二十八章 萋萋满别情

第八百二十八章 萋萋满别情

    第八百二十八章 萋萋满别情 (第2/3页)

算是明白了,因我来过这里一趟,都有些不想离开。”

    诺颜台吉看了贾琮一眼,清朗目光微有温煦之意……

    ……

    贾琮笑道:“鄂尔多斯部与大周互通河套边贸,此为双方良好开端。

    不久将来,交往渐深,河套之地,两邦边民,和睦相处,共享太平。

    那时边地往来便利,诺颜到中原盘桓游历,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诺颜叹道:“我自然希望会有这一日,只是与大周互通有无,睦邻相处,解决不了鄂尔多斯部所有问题。

    对鄂尔多斯部最大的威胁,从来都不来自中原,而来自土蛮部的安达汗。

    虽同为蒙古三大万户部落,但土蛮部安达汗却与众不同。

    他是北元败退草原之后,黄金家族所出最杰出人物。

    这人野心勃勃,狡诈多智,以恢复先祖伟业为任,厉兵秣马,以图南下牧马。

    他要行此大事,必得效仿先祖,统一蒙古各部,消除后顾之忧,才能凝聚力量,挥军中原。

    安达汗一直对同为三大万户部落,鄂尔多斯部和永谢伦部虎视眈眈。

    要不是这两大部落实力不俗,各自掌控数万草原精兵,彼此相互牵制,早就已被安达汗吞并。

    这些年相比于永谢伦部,鄂尔多斯部更加岌岌可危。”

    ……

    贾琮以往对蒙古各部关注不多,自然不知道草原各部底细。

    说道:“据我所知,土蛮部虽然势大,三大部落仍携手对外,依旧独立其政,诺颜所说危难为何?”

    诺颜台吉叹道:“玉章有所不知,我本有两位同父兄长,他们都是部族有名的勇士。

    原本以他们的本领,都能继承父业,壮大护佑鄂尔多斯部。

    只是数年之前,他们各自因故罹难,如今父汗膝下只剩下我,血脉单薄,独木难支。

    父汗本就上了年纪,因为两位兄长之事,忧愤交加,这些年身体多病,大不如前。

    鄂尔多斯部已生乏力之兆,这两年土蛮部入套人马,逐渐增多,貌似平静,暗藏杀机。

    将来护佑部族数万户部民,延续鄂尔多斯部传承不断,是我卸不掉的重任,我是父汗的血脉,责无旁贷!”

    贾琮听了这番话,心中有些默然,诺颜台吉与自己年纪相仿,却身负部落传承重担,远没自己这般清爽自在。

    ……

    诺颜台吉自嘲说道:“即便河套边地,两邦和睦相处,我也是无暇脱身。

    父汗年岁渐高,需我担当会更多,想去中原盘桓游历,再和玉章策马游猎,只怕是极难的。”

    贾琮听出他话语中萧瑟之意,心情不由自主有些沉重,两人各自默默不语。

    稍许,诺颜抬头观看天色,说道:“时辰也不早了,我们已赶到大队前头。

    这里距离神京,怕已有五里之遥,我们就不必赶回大队,去做那些官面文章。

    我倒喜欢这个地方,我会记住这里的,就在这里道别吧,希望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再回这里眺望神京!”

    他说完便飞身上马,手挽马缰,英气勃勃,胯下高大神骏黄马,撅蹄昂首,急待奋蹄。

    诺颜台吉双目清亮,湛然有神,笑道:“玉章,不要忘了相待之情,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贾琮脸上笑容明朗,说道:“一路顺风,后会有期。”

    诺颜台吉回头又看他一眼,轻夹马腹,一骑绝尘,飞驰而去。

    等在坡下的忽而干等人,连忙策马紧跟其后。

    贾琮站在坡上眺望,直到不见人影,心中泛起几许失落,说不清道不明。

    两人虽非同族,彼此邦国立场,存在不可忽视鸿沟,即便定下边关私贸,不过双方各取其需。

    但诺颜台吉不管是人物气度,还是谈吐性情,颇有汉家之风,自有让人心仪之处。

    大周和残蒙各部,即便不是拼杀鏖战,终究难免制衡斡旋,其国为民,生来走在无法交合的平行线。

    此番送行,难再相见,将来不会战场对峙,便已算万幸。

    他屹立坡顶许久,思绪翻涌,直到日头渐高升,才独自策马回城。

    ……

    诺颜台吉带着忽而干等人,重新返回官道之时,极目远眺,发现官道前方空荡荡,不见一车一马。

    他心中有些纳闷,说道:“此地已出神京五里之外,就算使团车马迅捷,也不可能走的人影都没了?”

    此时,身后传来密集马蹄声,忽而干连忙让手下张弓戒备,只见十几匹快马飞驰而来。

    等到马队冲到近前,才发现来人个个脸熟,都是诺颜台吉的亲兵扈从。

    领头之人说道:“启禀台吉,使团大队离城五里,大周送行仪仗回城,阿勒淌便下令改变路线。

    使团大队车马辎重,依旧按通报路线行进,阿勒淌带领各部要紧人员,收拢旗帜,改道而行。

    他们要绕过宝屯里,沿遥山驿、红树集一线急行,最后在东堽镇暂做修整,再择日出关。

    阿勒淌知道台吉离开大队,传信我们在沿途等候,护卫台吉按照新路线北上。”

    诺颜台吉听了此话,眉头微皱,心中惊诧,从马鞍上拿出舆图,仔细查看沿途路线。

    问道:“使团按来时路径,沿官道北上,从宣府镇出关,沿途还有官驿补充水粮,这才是最快捷便利路线。

    从遥山驿、红树集一线行进,岂不是绕了远路,这又是何道理,阿勒淌可有说明原因?”

    那人说道:“阿勒淌以使团大首领下令,众人都不敢违背。

    永谢伦部盖迩泰曾有异议,后来不知怎的也遵从号令。

    我们的人曾去询问原因,阿勒淌的亲信说改道缘故,只能告知各部头领,需要台吉亲自过问。

    因台吉离开大队,我们的人只能暂时按令遵行,我便带领扈从沿途等候台吉。”

    ……

    诺颜听了此话,脸色有些凝重,自从使团入京议和,土蛮部阿勒淌起初并无异样,之后便有太多反常举动。

    执意提升和议互市数额,使两邦和议停滞不前,之后又改变初衷,以极低互市数额,快速达成议和。

    甚至连使团离京北归,其中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