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村长跑了 (第2/3页)
    “最重要的是,种豆苗要见太阳,万一遇到下雪天,花那么多钱改造的火炕,可就浪费了。”
    ……
    余阳从省道返回,听到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微微一愣。
    自家1000块钱的技术支持费,啥时候变成1500了?
    当即喊来六叔。
    “昨晚余瘸子陪我喝酒,表示想种豆苗,我跟他说每个月需要1500的技术支持费。”
    “你也太狠了吧?”
    “技术员是你请来的,人家每个月要1000,但吃的、用的、住的,都是咱安排,这些可都要花钱。”
    “有道理!”
    “再就是,这赚钱的买卖,不能说谁想干就能干,咱必须抓人心,拧成一团,否则怎么齐心协力干大事。”
    “哎,我的老六叔啊,你咋就忽然就懂这么多?”
    “昨晚看了一夜黑手党电影,或许开窍了。”
    余老六说着,又悄悄道:“村里来了那么多外人,要不要趁乱把村长找个坑埋了?”
    “???”
    “绑块石头,丢东边湖里也行,就怕明年干旱,水少了被发现。”
    “……”
    “放心,这事我来干。”
    躲在人群里,暗中观察塑料大棚的村长,瞅到余阳跟余老六说悄悄话。
    本打算摸到俩人背后听一听,听到这句话当场炸毛。
    ……
    招募20个农夫之后,人口上限达到25。
    由于每个壮汉持有1分地,农田上限也达到2.5亩。
    虽然新招的20个农夫尚未赶来,但现有的5个壮汉,却可以种植0.5亩豆苗。
    因此。
    上午10点。
    塑料大棚掀起一角。
    大哥等人继续种植,余阳带着俩堂弟,一个撕扯小方块,一个装筐,一个向外搬运。
    其实在村里人眼中,俩堂弟有点傻。
    这也是六叔一旦遇到事,总喜欢把哥俩委托给余阳的原因。
    但在余阳看来,俩堂弟不傻。
    或者说。
    人生下来,脑子就像一张白纸。
    父母需要在这张白纸上,不停的烙印,写下翻身、爬行、走路、说话、写字、算数、做人等等。
    父辈掌握的东西越多,烙印的东西越多。
    父辈掌握的东西越少,这张白纸也就会留下大片空白。
    98年是一个消息不怎么流通的时代。
    家里没有电视,学校没有太多老师,父母更没啥见识,教出来的孩子自然懂得很少。
    因此俩堂弟会种地,会驾车,会砌墙,很听话,也很孝顺,但涉及不懂的地方,就懵懵懂懂,看起来傻乎乎的。
    或许,这也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农村少年的缩影。
    “你们俩啊,还是要上学,要走出去,要增长见识。”
    “俺听三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