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菜贩子、塑料大棚 (第2/3页)
熟的人,只会越干越亏。
    因此没有太多人坚持下去。
    干上十天半个月,也就退出这一行。
    余阳一边回想自己在另一个时空卖豆芽的经历,一边带着大哥溜达一圈。
    跑来取货的菜贩子们,显然都是熟手,否则也不会第一时间嗅到商机。
    他们停下车后,裹上军用棉大衣,或裹上一床破烂被褥,蒙头便睡。
    但也会时常惊醒,瞅瞅排到哪了。
    “都休息会吧,明天上午10点才能取货。”
    “10点啊?俺还急着赶集呢,不然提前占好的摊位,可就被人家抢了。”
    “我也没办法,豆苗需要生长,不是我能控制的。”
    “早晚倒无所谓,俺只关心豆苗够不够,如果排上这一夜,俺什么都拿不到,岂不白等了?”
    “够,肯定够!”
    50米x30米,1500平方,约2.25亩地。
    按照0.03亩,大概产出10筐计算。
    明天上午能收割750筐豆苗。
    等到下午3点,再收割750筐。
    由于冬天,太阳下山早,自家不进行第三次种植。
    但即便这样,750筐x2,足足1500筐,完全可以满足排队的菜贩子。
    “假设每筐批发价90块钱,总营收13.5万。
    “为啥我上午算的是日入20万?”
    “难道批发和零售,差这么多?”
    余阳并非心疼6.5万的差价。
    因为壮汉的正确用法是种田。
    如果分出一部分跟着自己去赶集,或者走街串巷,等于耽误了种植,降低了产量。
    再就是,咱属于上游产业,菜贩子属于渠道+终端,这样也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产销链’。
    否则无法做大做强。
    就像1500筐豆苗,如果咱自己卖,得卖到啥时候。
    而明天,当场就能拿到13.5万。
    当然,在另一个时空,被渠道弄死的上游产业,数不胜数。
    咱不能把一切全都丢给菜贩子,还要开设仓储点、供应点,甚至直销店。
    省得哪天菜贩子因某种原因,全都不来了,咱的豆苗烂家里。
    因此。
    余阳回到家,坐在东屋的生铁炉子旁边,写下了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