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赶集买驴、村长 (第2/3页)
大筐。
    二哥有心试试力气上限,挑起10大筐豆苗,但新买的扁担扛不住。
    无奈之下,余阳只能让二哥挑起4大筐,离开了院子。
    随后穿过高速桥洞,朝着十里营相反的方向,一路狂奔。
    因为今天农历十三。
    十里营每逢农历的二五八是集。
    一四七则轮到西边的韩垓乡。
    等到三六九,又轮到北边的佛陀庙乡。
    这姑且算是潜移默化之下,形成的一种习俗。
    ……
    另一边。
    十里营派出所。
    大哥赵前,拿着二哥的证件,来办理暂住证。
    离开没多久。
    又有三个汉子走进来。
    “哪里人?”
    “巴蜀”、“南疆”、“浙北”。
    “来这干啥?”
    “给京城麦德龙送菜,翻车了。”
    “又翻车了?”
    “是啊,开着开着就翻了。”
    “车呢?”
    “我们仨醒来,连衣服都被人扒了,你说车呢?”
    “太嚣张了!”
    所长收到消息,当场给县城写报告。
    翻车属于交通事故,不归十里营管。
    先把责任划分清楚再说。
    末了,想到银行丢失的四个车轱辘。
    “多事之秋啊!”
    ……
    余阳和二哥,用了一个多小时,赶到韩垓乡。
    韩垓的‘垓’,在本地不念‘gai’,念‘hai’。
    其意思也不同于‘海’,应该是一种土坯砌筑的小城墙。
    又叫‘垓(hai)子壕’、‘垓子沟’、‘垓子墙’。
    用于保护村子、镇子,或大户的院子。
    其起源,应该跟东山本地的响马有关,遇到袭击,可以抵挡一二。
    只是流传上千年,反而在打鬼子的时候,发挥了大作用,最著名的当属程老五,再后来又演变成地道战。
    来到韩垓集市。
    由于是小集,街道上没多少人影,摊位也不怎么密集。
    余阳搭眼一瞧,瞬间找到绝佳位置-饭馆对面。
    此次卖豆苗的口号,略微改改。
    “东边的高速翻车了……”
    “这可是送往京城大润发,卖给有钱人吃的……”
    叫卖片刻。
    对面饭店的老板比较欺生,拎着菜刀冲过来,打算撵人。
    但迎上臂膀能跑马的二哥,以及被单手劈碎的一摞红砖,转而买了50块钱的豆苗回去。
    忙活许久。
    余阳来到牛市,问了问驴子的价格。
    这年头,驴子很便宜。
    关中小毛驴450,徳州大毛驴780。
    余阳不懂驴,找了个牛经济,塞给对方10块钱作为辛苦费,让对方帮忙讨价还价,顺便瞧瞧驴子成色,最终以380的价格,买了一头关中小毛驴。
    然后挑选一幅套车用具,牵着小毛驴来到木材厂,定做一辆加长型木排车。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