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三国演义与滴滴打人 (第1/3页)
    昆仑山堂的架构,莫子布一直想了好久。
    任何的组织,特别是政治组织,一定是要契合当前环境,并能大体上与未来走势相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它脱离不了生产力与时代窠臼。
    莫子布的昆仑山堂也一样,作为他设想中即将要在南洋起到极大作用的组织。
    这个组织要帮他团结南洋华人建立太平乐土,甚至在未来为结束满清对中华的半殖民统治,提供充足的支持。
    后一个目标太长,太难,莫子布暂时不用考虑。
    但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昆仑山堂发挥出重要作用了。
    而南洋现阶段的现实是什么呢?
    大而散,民族矛盾尖锐,开发度相对较低,处于地理上的十字路口,容易受到各种外来文明和势力的侵扰乃至进攻。
    以目前来算,整個南洋的国土面积足足有四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以上,几乎就是后世中国面积的一半。
    除了作为主体的中南半岛以外,还有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吕宋岛、苏拉威西岛等大小数万个岛屿组成。
    民族成分更是复杂的一批,以目前为例,南洋各国按后世的疆域来算人口的话。
    安南大约有八百五十万。
    暹罗三百五十万。
    柬埔寨六十万。
    老挝三十万。
    缅甸四百万。
    马来西亚两百万。
    印度尼西亚五百万。
    菲律宾九十万。
    大概就算个两千五百万人吧,但是民族估计有三四百个。
    疆域很可能比刨除西藏、青海、新疆、内外蒙古和东北在内的人口稀少土地的满清还大。
    这么大的疆域,满清有近两亿人口,南洋只有两千多万。
    满清严格来算就三四十个民族,南洋起码有三四百个。
    满清有统一的语言汉语,南洋估计有几百种语言,大的语言体系起码也是几十种。
    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三条各自独立,但彼此流域又能互相影响的母亲河。
    其中黄河与长江间有淮河,珠江和长江有灵渠加湘江来沟通。
    加上数千年形成的大一统,使得文化、生活等基本同一。
    但是在南洋。
    红河冲积的安南北部之红河平原。
    湄公河冲积的湄公河三角洲。
    湄南河冲积的暹罗湄南河平原。
    伊洛瓦底江冲积的缅甸伊洛瓦底江平原。
    它们之间互不统属,互相不能影响,各自区域封闭,文化天差地别。
    别说还有数不尽的岛屿、高原和原始丛林,以及外来欧洲殖民者的不断骚扰。
    就这样的地理、人文和外部环境,谁想在南洋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不说是难度很大,也是绝无可能。
    所以真的要想在南洋有所成就的话,就要放弃某些听起来很好听,但实际没多少意义的东西,从而集中力量抓住关键方能立足。
    这是莫子布从后世共和国改开之后对于国有企业的取舍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