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哪位神仙选的这个地方?(5k) (第1/3页)
“也许吧,我不在乎你尊不尊重他,但是你得尊重其他凝聚态物理学的专家。”
“为什么?我想象不出两者之间有任何的关系。”
总编叹了一口气:“好吧,现在你欠我四镑了。”他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课时费”。
他指向一群编辑手中难以处理的那些重复稿件:“当我们得罪不起其中任何一方的时候,那我们可以让他们所有的人都出不了头,转而选择他们任何人都无法得罪的那一方。这样,我们就不会冒犯到任何人,懂了么?”
很明显,只要有高振东的推荐在,那这名总编为了平息无法解决的大佬之间的重复成果,最合理的方式就是选择一家谁都没话说的。
编辑部没有任何责任,人家的稿件来得够早、内容够好,而且相关的人够硬。
这是一个在各方都能交待得过去的结果。而高振东在学术上的国际影响力,也开始能为国内的同志们谋福利了,虽然这是一个各种条件综合之下的结果,但事实就在那儿摆着,没那个能力,连被“综合”的资格都没有。
“啊,我明白了。”一名编辑兴高采烈的从编辑手里接过清单和两篇论文。
“剩下的怎么办?”
“剩下的?你们可以按照正常的规矩办,就这么简单。很少有事情可以处理得非常完美,所以你们得学会处理真正棘手的问题。”总编的嘴虽然有点毒,但是心却不差。
——
黔山,崇义地区与黔阳交界处的仰龙口。
这里因为山高谷深,人在谷底仰望而上,前方的峡谷将天空遮蔽,仅有一道没被遮住天空如龙一般,蜿蜒曲折,雄踞山谷上空,故而得名。
而这里,正是三线建设重大能源工程——乌水渡水电站所在地。
距离仰龙口不远的深山里,一队同志手杵竹竿,正在一小片平地上,忙碌的工作着。
这一小片平地如果放到任何一个省,都是不怎么起眼的,但在黔山,再小的平地,都非常宝贵。
而今天,这一小片平地,即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这里不错,面积基本满足要求,而且周围山高崖陡,具有比较好的保卫条件。”
另外一位同志从地震仪上抬起头来:“地震仪显示,下方溶洞发育并不严重,地基还是比较可靠的。”
黔山一个大问题就是,到处都是溶洞,不说别的,就附近的乌水渡电站,为了保证成库条件,已经混凝土灌封了好几个地下溶洞。
“数据可靠?”
“应该是可靠的,这种新型连续波地震仪,动态范围很大,成像灵敏度更高,数据更可靠。不过要确认的话,还需要打钻确认一下。”
用钻机钻岩芯,这才是最可靠的验证。别说现在在用,就算到了几十年后,一样是最可靠的手段被广泛使用。
但是至少地震仪的探测,已经表明这里具备了初步的工作条件。
“嗯,你们看,这里山高谷深岩壁陡峭,万一出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没人希望出问题,但是做前期工作的同志,必须把这些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
“交通条件怎么样?”这应该是负责领队的同志。
一位同志拿过1比5万的地图,在上面指道:“只有小路,不过刚才一路进来都在注意,结合地图,情况还比较乐观。你们看,从这里开始,沿着这个山谷,再在这里凿一个不到200米的隧道,就能修出一条能并行CA-10大卡的路来,总的长度大概只需要8公里左右,就能接到主干道上。”
沿着他的手指,同志们纷纷点头,这在黔山来说,可以算是交通潜力非常好。
“取水呢?”
还是刚才找路那位同志,将手指向了地图的另外一侧。
“从这里走,沿山绕行,大概6公里,中间有一个涵洞和两条渡槽,不过工程量都不大。而且这片平地的高度,正好可以在乌水渡电站布置深层取水口,通过重力供水过来。这样一来,整条供水路线都是无压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低。”
听说能深层取水并重力供水,同志们都面露喜色。
深层取水有个好处,那就是水温低。如果是农灌取水,对于太深的水库,是要从高中低等多层同时取水,并将水混合之后才能供应农灌,否则可能把作物活生生冻死,哪怕是夏天,依然如此。
但是对于反应堆来说,深层取水就只有好处了,就怕水温不够低!而且深层取水,供水能力受水库水位影响小,供水保证率高。对于需要大量取水而且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反应堆来说,是重大利好甚至是设计必须。
不过深层取水的话,取水水位低,如果此时用水水位高,那就要花代价把水提上去才能用。
但是这个位置能在深层取水的同时满足重力供水,那取水这一套东西可就便宜了。
别看高振东看的那个工程取水长度只有3公里,但是要论取水的代价,这里要低得多得多。
没有提水泵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