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哦吼 (第2/3页)
到一万五,刘荣反手就是两万!
地主们两万五,刘荣直接急眼了——一出手就是五万!
地主们怎么说?
退一万步讲,哪怕地主们最终,真的以五万钱以上的价格,从刘荣手里抢下了这块地,这也绝不是多花了点钱的事儿。
——原本,地主们可是能以五千钱一亩的价格,把这块地拿到手的。
把地买到手后,哪怕资金吃紧,倒手就卖,也能卖到一万钱的市场价。
一买一卖间,便是百分之百的利润率;
这么好的生意,地主们哪怕是没钱,也是借钱都得干啊!
可有了刘荣搅局,事情就全然变了味儿了。
五万钱的价格,高于市场价五倍!
如此高价的土地,买回来后,若是想靠出租土地转回成本,那可不是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内能达成的。
——如今汉室,哪怕是渭北地区最肥沃、产量最高的农田,亩产也不过四石冒头;
至于地主——哪怕是关东最黑心、最不顾及吃相的地主,也只敢收五成地主,外加农民自负税赋。
而关中,大部分地区都是四成地租,包农税、不包口赋;
亦或是三成地租,不包税赋。
哪怕是按最高的五成地租、不包税赋来算,这样一亩以五万钱的天价买回来的两天,一年也才能为地主贡献二石粟的地租。
二石粟,市场价也就五十多钱;
靠这每年五十多钱的地租,想要收回那五万钱的买地款,愣是要一千年!
周王室都没活过一千年!
便说当今汉室,往前倒退一千年,都还是殷商……
如果,这块地是以五千钱的价格买下,每年能赚到五十钱地租,花费一百年就能靠地租回本;
那地主们还真乐意!
毕竟华夏历史上,绝大多数门阀世家,都是靠这种动辄上百年的视野,才得以积攒起堪称‘世家’的土地资源和财富。
但一千年,无疑已经超过了地主们所能接受的极限。
·
·
·
·
·
·
连这个方案的既得利益者:底层民众,都会因为看不透刘荣的用意,而站在刘荣——站在‘土地帝有制’的对立面;
自然更别提那些‘更聪明’,更容易看透刘荣用意,明白‘土地帝有制’会损害自己利益的豪强地主,公侯勋贵,乃至于朝公大臣了。
——土地帝有制的根本逻辑,其实就像是后世,许多父母对自家子女说的那句:压岁钱你拿着容易丢,先存在我这边,等你长大了再给你。
亦或是每次给你一点,慢慢花。
虽然,后世的家长们最终,都大概率不会把这笔存款‘还’给子女;
但毋庸置疑的是:年幼的子女,确实无力妥善保存一笔与年纪不符的‘巨款’。
父母借着‘帮你存起来’的名义拿走,哪怕是花了,也好歹是花了;
可若是让子女拿着这么一笔钱,那最终的结果不是搞丢了,就是被骗走了。
而刘荣搞出这一套‘土地帝有制’,便是根据类似的逻辑,将农民无力保护、无法稳定拥有的土地,通过市场手段拿到自己手里,替老百姓存着。
只是这个存,没有归还的那一天。
就像后世,子女每每问起自己的压岁钱是何动向,父母多半会提起的那句:花你身上了;
刘荣替老百姓存着的土地,也同样是借给老百姓用了。
那么,试想一下;
后世的玩具店、小卖铺,以及网络游戏998们,是如何看待家长们‘替孩子存压岁钱’的举动的?
必然是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不好发作;
无奈之下,只能拐弯抹角‘呼吁’一句:不要剥夺孩子的童年,不要将自己的贪婪说成好心。
而事实上,他们真正想要的,既不是让孩子度过快乐、充实的童年,也不是矫正家长的贪婪之心。
黄鼠狼给鸡拜年,自然不安好心。
这些人也一样——满口道德仁义,说到底,在乎的终究是自己的生意。
放在刘荣盘算的‘土地帝有制’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