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92章 斟酌

第592章 斟酌

    第592章 斟酌 (第3/3页)

以本质上,曾经属于匈奴人的河套地区,是需要‘三面戒敌’的。

    反观朝鲜半岛,显然就没有这层顾虑率。

    ——能被称之为‘半岛’,便足以说明朝鲜半岛三面临海;

    唯一与大陆接壤的西侧,甚至都还和汉室版图,隔着一条马訾水。

    马訾水,或许听上去有些陌生。

    其古称:浿水,更直接就是生僻字。

    但在后世,这条河流有一个极为响亮的名称。

    鸭绿江。

    从如今的还是燕国地区出发,东出右北平,跨过鸭绿江,便可以踏足朝鲜半岛。

    而踏足朝鲜半岛的同一时间,也将直接踏足卫满朝鲜的版图西部。

    以此为出发点,从军事角度来看,如果汉家要武力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那大军的行军路线,也基本是定死了的。

    ——长安朝堂从南、北两军,以及羽林、虎贲二卫中,挑选出两到三个校尉作为骨干;

    从关中大规模征召兵丁,以南北两军、及羽林虎贲二卫骨干担任军官,组建起一支十万人左右的远征军。

    而后,大军自长安出发,一路向东,出函谷,经河、洛;

    自梁国折道向东北,过赵国而抵燕。

    于燕国稍作休整,再配备足够数量的燕国郡兵,来作为向导和极寒求生指导,方大举东进。

    如果一切顺利,大军或许能撑着卫满朝鲜反应过来之前抢先渡江。

    当然,哪怕反应过来了,卫满朝鲜也大概率不敢在汉军渡河、踏足自家版图之前先动手。

    第一场战斗,大概率会爆发在马訾水东畔,汉家才刚踏足朝鲜半岛,情况不明、立足未稳之际。

    之后的发展,就要看每一场战斗的结果了。

    而眼下,刘荣一纸诏书,把朝鲜半岛有名有姓,拿得出手的‘君主’都给叫来了长安。

    这些人的行动路线,就是完全反着的了。

    首先,领土位于马訾水以东,与汉家隔马訾水向往,却被卫满朝鲜唯独在角落的真烦人,大概率能顺利渡河,踏足燕国。

    而其他政权的使团——如辰韩、马韩等,要从南半岛出发,一路北上,然后想办法通过卫满朝鲜所掌控的北半岛,才能踏足汉室版图极东北的燕国。

    这里的‘想办法通过卫满朝鲜版图’,无疑就是刘荣给卫满朝鲜君主:卫右渠下的套了。

    ——辰韩、马韩等国使团,要借道去长安觐见,沿经你卫满朝鲜领土,你放不放人过去?

    无论放不放——你自己来不来长安?

    刘荣敢打包票:卫右渠自己肯定不敢来。

    但也肯定不敢不派使团,且大概率会派几个有分量的人,来组成觐见长安的使团。

    刘荣大胆猜测,使团中至少会有卫右渠的一个儿子——且很可能是卫氏朝鲜太子;

    另外,还会有一名卫氏朝鲜重臣——极大概率是相国。

    然后,事情就会变得有意思了。

    等卫氏朝鲜使团抵达长安,刘荣先可以揪住卫右渠的小辫,好好责问卫氏朝鲜使团:朝鲜君为何不朝长安?

    这事儿聊完,使团少说要脱一层皮。

    再接下来,刘荣就要问问使团:其他使团,为什么还没到/为什么没能踏足燕国?

    是不是你卫氏朝鲜从中作梗,阻止外藩忠臣觐见宗主国?

    这一指责,卫氏朝鲜使团但凡给不出个像样的交代,刘荣这便是有了‘出师之名’。

    ——小弟来给我这个大哥磕头,这狗东西不让我小弟下跪?!

    ——它不死谁死?

    当然,卫氏朝鲜也有更为理智的选择:忍辱负重,放所有借道的使团过去,并一同前来长安觐见。

    可即便是这样,刘荣也还是有话说。

    咳咳;

    获取数十年来,朝鲜诸藩,屡屡要朝长安,却多半未能成行。

    怎么回事呢?

    刘荣也不确定这其中,是不是——是否总是卫氏朝鲜在使绊子。

    但没关系;

    刘荣完全可以厚着脸皮,毫无顾忌的喊出一句:朕说你是,你就是!

    你卫氏朝鲜,是降,还是亡?

    是给朕滑跪,还是继续执迷不悟?

    好自‘斟酌’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