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朱由校:都把心肝晒一晒,拾掇拾掇! (第2/3页)
成梁外,很少有人拿努尔哈赤当回事儿,大多将他看成草寇土贼山大王,饥则寇掠,饱则弃余。}
    {用当时人们喜欢的一个词形容,是个饿贼——饿了就来抢,抢完了就跑。}
    {但迁都辽阳之后,就开始建设自己的政权了。努尔哈赤甚至一度做出了“恩养汉民”的承诺,虽然执行得不怎么样,甚至很糟,但毕竟显示出他已经不是那种草莽英豪之流了。}
    {而此时的明廷……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们将会一再有机会看到在一个污浊的社会里,想要保持洁净的肺肠已属不易,若想将已经肮脏的肺腑洗涤干净则更是艰。}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皱了皱眉头。
    “他们又再胡言些什么?”
    胤礽猜测道:
    “可能是戏文吧。”
    皇帝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少看那些没用的,多读经史子集,那些才是圣人学。”
    胤礽脸色不太自然,口中称是。
    ……
    【为了敦请熊廷弼复职,天启皇帝两次下诏罪己,话说得十分恳切,并派员专门前往转达自己的特别命令。】
    【六月初一,熊廷弼复职。】
    【而他复职后,日子却比以前更加难过。】
    【万历临死前两个月说的那句话:“辽东患在文武不和”,不但应验,而且直接应到了熊廷弼本人的头上。】
    ……
    大宋。
    赵匡胤擦了擦手上的灰尘。
    叹气道:
    “党争啊……”
    “不管一开始心中有多少道德仁义。”
    “但最初那些拥有理想的人凋零殆尽,最后都会从激浊扬清,久历污渠而变浊。”
    “没有什么是非对错的标准,不再拥有才能与胸怀。”
    “只是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埋头党同伐异罢了。”
    “熊廷弼这一起,怕是再难有平稳之日。”
    赵德昭不明白。
    “熊廷弼对待辽东战局如掌上观文,朝廷见辽东再次安稳难道还会再次前功尽弃?”
    赵匡胤看了他一眼,无奈道:
    “不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强盛,也不是因为其咄咄逼人而导致的辽事败坏。”
    “熊廷弼更大的威胁是来自他的同事们。”
    “来自主持朝政且看他不顺的党人。”
    “翻检历朝历代,每当朝廷的封疆大吏面临此种局面,似乎还没有哪一个能臣骁将能够逃脱厄运。”
    “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
    【熊廷弼的搭档名叫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