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刘邦与朱元璋的区别 (第2/3页)
八百年的垃圾,早该扔了。”
    “郡县制的好处,我是实打实地体会过的。”
    “车同轨,书同文。”
    “政令从中央直抵地方,到达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这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应有的样子。”
    刘邦回忆着初次见到,就惊为天人的制度。
    “但不行啊。”
    “这天下不是我一人打下的。”
    “天下人也认为秦亡有诸侯不在的原因。”
    “而郡县制也确实有问题。”
    “它太先进了。”
    “发个文件去会稽郡将近三千里的路。”
    “途中要翻山越岭,穿越河流,只依靠人的腿脚和马匹之力”
    “从月初跑到月末都不一定能到达。”
    “会稽郡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反馈给朝堂,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增反减。”
    “分封与郡县并行,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吕雉微垂双目,她明白了。
    她看到了诸王对刘盈的威胁,但无视了刘氏诸王的重要性。
    安抚地方,镇压蛮夷。
    “但终究引发七国之乱,不是吗。”
    感受到吕雉的态度变化,刘邦也转变了态度。
    “那也是肉烂在锅里。”
    “但乃公也没想到诸侯内战会引发五胡乱华那种场面。”
    “彼其娘之!”
    “乃公又看不到那么远!”
    “再者说,刘秀那小子的东汉也证明乃公是对的。”
    “诸侯总比世家容易处理吧。”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讲道理,若不是臣子自恃功劳,君王又怎么会除掉功臣呢?”
    “所以错不在君王。”
    “恰恰相反,定是他们不懂得谨言慎行,不知功成身退的道理。”
    “这才落得杀身之祸。”
    “若学得留候,哪里又会有亡身之祸呢!”
    小刘彻长大了嘴巴,手里的栗子都惊得掉落在地。
    “阿父……”
    “所言甚是啊!”
    一旁的王皇后猛地甩过头!
    一双桃花眼硬是瞪成凸鱼眼。
    你们讲不讲理啊!
    刘启高兴的抱起小刘彻。
    “果然是吾家麒麟子!”
    “一点就通!”
    他眼角扫过惊愕的皇后,心中对她的想法嗤之以鼻。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但扯到军功则另当别论。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避开刘庄探寻的目光。
    一转头,又看见皇后睁着湿漉漉的眼眸,好奇的看着他。
    “朕让他们一只手也打不过朕啊!”
    “虽然有前期的帮助,但这天下可是朕实打实自己打下来的。”
    刘秀对着阴丽华自豪道:
    “推心置腹啊,铜马帝啊!”
    “从头再来的信心朕都有啊!”
    “朕怕什么。”
    ……
    大唐。
    长孙皇后与李承乾、小李治,都懒得问。
    李世民也同样懒得答。
    要问为什么,当初天幕那一连串的头衔就足够回答了。
    嗯……
    想到那一串头衔李世民有了想法。
    要不以后的诏书的开头就按照那个写吧!
    但是不是太招摇了?
    不对!
    都是事实招摇什么!
    但那乡巴佬挑刺怎么办?
    唉,太厉害了也很烦恼啊。
    那边母子三人就看着坐在石墩上的李世民脸色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