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堪称东方版“希特…” (第2/3页)
财赋盐税,这不是我们擅长的事情。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太愚蠢了!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拍了拍扶手。
    不知是讲解着还是想抒发心里的不安感。
    嘴里絮絮叨叨着:
    “元朝的政治,始终没有清明过,这方面的原因很多。”
    “总的来说,无非就是皇位继承制度不健全,而致时生皇位继承的斗争,造成政治局面的不稳。”
    朱瞻基嘴角抽动。
    这是说建文呢吧?
    “然后致使权臣每乘此种机会兴起,专权跋扈,益增危机。”
    朱高炽拿起茶杯低头作饮茶状。
    “皇帝没有接受帝王教育,率多荒纵嗜利,穷奢极侈。”
    “任用奸臣,搜括百姓,识人不明,普遍贪污!”
    “还不懂的削藩!”
    那边父子都低着头看着木桌。
    这桌子可真桌子啊。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把玩着手里的玉如意。
    用白色衣袖擦了擦云头。
    “海刚峰,你觉得元朝更替频繁是为何?”
    海瑞半眯着漆黑眼瞳。
    这人又要弄什么幺蛾子?
    稽首道:
    “蒙古人虽以善战震惊世界,但就文化水准而言,仍不脱游牧民族的本色。”
    “他们保守性甚强,元代的皇帝大都不懂汉文,对汉人的一切,也不求了解。”
    “只知以压制、歧视作为统治汉人的手段。”
    “以游牧之术去统中原之地,压迫汉人又不足以控制汉人。”
    “崇信喇嘛,耗财过巨,而喇嘛又多骄纵不法,恣意扰民。”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
    “一言以蔽之。”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大清·康熙时期
    缓缓打开折扇,康熙的前半截脑门在艳阳之下闪闪发光。
    “保成,最近《宋史》《元史》又重看了吧。”
    胤礽微微低头,颅顶的受光面变大,与身上的黄褂子交映成一片光晕。
    “汗阿玛,儿子仔细看过了。”
    康熙摇着折扇,漫步在后花园里,应了一声。
    “说说,你觉得元朝皇帝更换频仍的原因。”
    胤礽似心中早已有了腹稿,毫不犹豫道:
    “元世祖改制是诸王纷争的缘由。”
    “原本蒙古的大汗是各部族的共主,要由各部族公推,成吉思汗,便是各部族共上的尊号。”
    “其后元太宗窝阔台之立,虽未先经部众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