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宋徽宗反复横跳,金太宗得时出兵! (第3/3页)
刘启压抑住怒气,看向刘恒。
    “一旦一个国家将要崩溃,首先归咎的会是天灾。”
    刘恒望了一眼天幕,目光似透过时间看到未来,语气也带着几分飘渺之意。
    “纵观史书,战乱年份的天灾人祸特别多。”
    “但其实任何时候都有天灾。”
    “只是在国家繁荣之时,一次天灾不会对整个社稷产生无可挽回的打击。”
    “君主放些粮食,亲戚再救助一下,不知不觉间就把天灾应付过去了。”
    “只要天灾没有产生巨大影响,史书就可能不去记载。”
    刘启晃了一下神,嘴里喃喃道:
    “所以,一个王朝正处于下降之时,那么天灾发生后就不足以救助灾民……”
    “然后就会产生更多的灾害……这时史书才会记载下来……”
    “所以这些……”
    刘启看着天幕,恍惚道:
    “都是人祸……”
    刘恒身体向后靠去,嘴里吐出一股浊气。
    “禹王治水已经说明了天灾在齐心合力的百姓面前,什么也不是。”
    “真正给百姓带来绝望的。”
    “只有人。”
    ……
    大明。
    “我去你母的!”
    朱元璋正在吃瓜,然后突然发现瓜砸自己脑袋上了!
    “什么就四百多起义啊!”
    “哪来的起义啊!”
    “那宣德又是谁啊!标儿吗?!”
    “不是说咱后面代代奇葩吗!”
    “谁家奇葩那么多起义啊!”
    马皇后安抚着暴躁的朱元璋。
    “你先别急!这帮后世子孙说话不靠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等天幕数到大明就一切清楚了。”
    “你现在急也没用啊?”
    朱元璋喘着粗气,被马皇后硬按在椅子上。
    “咱是想不通!”
    “咱是穷苦出身,咱也没对不起百姓啊!”
    “他们起义个什么劲儿?!”
    “在元朝活的很好吗!”
    马皇后正给朱元璋倒水,闻言手一顿。
    “重八,伱说有没有可能就像你说的那样?”
    朱元璋喝着水,气笑了。
    “他们傻……他母的!”
    砰的一声!茶盏被拍在案桌上!
    话说一半,他突然反应过来了!
    谁说起义的就一定得是他这种人呢?
    怀念元朝的,大有人在啊!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捻了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
    “你们说他们再想些什么?”
    “后世子弟不学因明之说吗?”
    胤礽转着扳指,不确定道:
    “不能吧?”
    “看他们说话,是读过书的。”
    “老四,你怎么看?”
    胤禛抿了口茶,淡淡道:
    “许是他们那时候不用学这个吧。”
    胤挠了挠头。
    “这么轻松的吗?况且这也不难想吧?”
    胤禟磕着瓜子,轻笑着:
    “不说这起……叛乱之事。”
    “百万之众是叛乱,万众、千众、百众、数十众,都是叛乱。”
    “况且,若想考证秦汉时期的叛乱,只能从竹简金石入手,耗时耗力。”
    “纸张出现后,有了大量的史料,但无法快速传播。”
    “所以即便是五代那样的乱世,记载的民变也比宋朝少。”
    “直到宋朝,印刷术有了进步,一本史书大概率有众多印刷的副本,流传至今的文献数量远超宋以前。”
    “私人笔记大量出现,对于叛乱的记载自然多了起来。”
    胤恍然大悟。
    康熙坐在上首喝着茶不说话。
    嘴角却带着一丝微笑。
    儿子教的好,是他最自豪的事。
    ……
    天幕上。
    金国皇帝坐在龙椅上。
    御阶下跪着一位皮肤白净却浑身脏污、衣衫褴褛之人。
    面上带着骄倨之色,金国皇帝看了看手里的帛书。
    目光不善的抬头看向南方。
    画面随之极速拉远升高。
    两路披甲戴胄的大军自城中涌出。
    直奔燕山府!
    ……
    【公元1125年正月,金军擒获天祚帝,宋徽宗与天祚帝的来往书信又落到了金国手里……】
    【金太宗大怒,加快战争准备。】
    【而那边的童贯正上《贺耶律氏灭亡表》,称颂宋徽宗的功业。】
    【金人的战争准备愈益加紧,河东、河北路不断发来警报,发现金军正在各处聚集军马。】
    【终于,连童贯也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再遣马扩使金,表面询问交割应、蔚二州之事,真正的意图则是“探赜粘罕有无南侵意”】
    【马扩自西面带回肯定的答案。但在他再次回到太原之前,金军已由东面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