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嬴政VS刘邦 (第2/3页)
    “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这东西,明显就是冲着我们父子三人来的!
    用我们父子三人,成全他们父子二人!
    但我父亲也是神宗之子!
    ……
    天幕上。
    崇政殿。
    年幼的皇帝独自坐在大位之上。
    身后一卷轻纱垂下。
    帘后,一道妇人苍老的声音传出。
    “司马御史,忠于臣道,十五年甘于寂寞,忠君忠国,老而弥坚。”
    “上广开言路、求谏手诏。”
    “今陛下与本宫开崇政午朝,闻御史大义。”
    言罢,司马光步履艰难地走出群臣之列。
    在群臣们鸦雀无声之中,神情平和的讲出他对变法十七年功过是非的见解:
    “……先帝聪明睿智,励精图治,思用贤辅以致太平。”
    “委而任之,言行计从,人莫能间。”
    “不幸所委之人,于人情物理多不知晓,不足以仰副圣志,又足己自是,谓古今之人,皆莫己如。”
    “人之常情,谁不爱富贵而畏刑祸?”
    “于是缙绅大夫,望风承流,竞献策画,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作青苗、免役、市易、赊贷等法,聚敛相尚,苛刻相驱,生此厉阶,迄今为梗。”
    “太皇太后陛下和皇帝陛下,高瞻远瞩,明断施恩。”
    “我辈身为人臣当继神宗皇帝励精求治之初衷,革故鼎新,强国富民,中兴大业!”
    “新法中害民伤国者,去之!”
    “新法中便民益国者,存之!”
    “以爱民为心,其民必富!”
    “以益国为本,其国必强!”
    ……
    【公元1085年三月初五,宋神宗去世,赵煦即位,年仅十岁,此即宋哲宗。】
    【由神宗生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
    【神宗去世,六十六岁的司马光从洛阳进京奔丧。对于司马光的到来,开封是卫士敬礼,百姓欢呼。】
    【高太后派使者问他当务之急,司马光回答朝廷应当下明诏、开言路,凡知朝政缺失与民间疾苦者,皆得尽情亟言。】
    【高太后便下诏让百官写奏折,讨论朝政的缺失。】
    【王安石的变法,理想高远,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弊疾丛生。再加上地方豪强的利益受损。】
    【言论一开,成百上千的奏章纷至沓来,都是批评新法不当。】
    【面对汹汹议论,高太后任命司马光为门下侍郎,议除新法。】
    ……
    大秦。
    嬴政微不可查的讥笑一下。
    “你们可看到了?”
    对面五人紧皱眉头。
    嬴政看向刘邦,语气平静,态度却不容置疑的说道:
    “你问寡人秦国与秦民孰轻孰重。”
    “寡人明明白白的告诉伱。”
    “秦国,比秦民重要。”
    老油条的蒙恬、冯去疾不动声色。
    年轻点的萧何面色动容。
    而尉缭却是看向刘邦。
    一动不动,双目直视嬴政的刘邦身上升起一股令他侧目而视的气魄。
    这股气魄,让他想起那一位名扬天下的公子。
    信陵君·魏无忌!
    嬴政看着展露出真面目的刘邦,双眼微微眯起。
    而心中在升起一抹恼怒的同时又升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惊喜!
    “自帝舜赐赢姓,大费之裔始有姓氏。”
    “自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天下赢姓以赵氏马首是瞻。”
    说到赵氏,嬴政语气中带了一丝波动,随后又按捺下去。
    “到周穆王之子周孝王时。”
    “封秦国先祖非子于秦地。”
    “始有秦赢。”
    “有了赢姓秦氏!”
    “秦国历经庄、襄、文、宪、武、穆!代代先君!”
    “直到第二十五位国君!”
    “秦孝公!”
    “赢姓秦氏才开始脱离西戎蛮夷之辈!能够有剑指中原的资格!”
    “寡人问你。”
    “若无非子,就无秦国!”
    “无秦国则无秦民!”
    “你说!是秦国重要!”
    “还是秦民重要!”
    刘邦看着脸色有些泛着红色的嬴政,第一次明白了他的执着。
    是啊,历代先君披荆斩棘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若不是秦国遭辱,秦孝公也想不到要变法图强。
    从始至终,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