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王”不懂人心 (第3/3页)
罢相。】
    【再是王安石与吕惠卿互相争斗,吕惠卿罢政出知陈州。】
    【王雱、吕嘉问等人继续打击报复吕惠卿,由此,宋神宗开始对王安石感到不满。】
    ……
    大宋·神宗时期
    背负双手的赵顼突然想起王安石曾写过的一首诗: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
    诗为心声,文若其人。
    脱略不省旁人讥,多么传神的写照!
    变法以来的一切风波,几乎都是源于这脱略不省的执拗之心。
    欧阳修、韩琦、范镇他们是因循保守,但也是持重怕乱而已。
    而苏辙、孙觉、刘攽、刘恕和一批谏官御史,又何尝只是反对变法?
    何尝不是不满他的自以为是!
    容不得一個司马光,容不得一个苏子瞻。
    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张一板一眼的面孔。
    “陛下,变法之事如同煮羹,若随心所欲或加一把火,或下一勺水的乱折腾。”
    “这羹什么时候才能煮熟啊!”
    朕谦恭求教,言听计从,敬他若师长,奉他为执政!
    而他,却喻朕为煮羹时加一把火,下一勺水的愚妇!
    王安石,你是骑在朕脖子上的一尊天神吗?!
    当真以为变法没了你就不行吗!
    哼!
    ……
    【公元1076年,天上出现彗星,反对派再次以“天变”攻击新法。】
    【同年六月,其子王雱死,王安石受到多方面精神上的重大打击,再请辞相。】
    【十月,王安石再次罢相,出判江宁府。】
    【至此,王安石再也没有回到汴京。】
    【公元1084年四月初六,病逝于江宁钟山,谥号文。】
    ……
    {一个理想主义者践行着他的理想,也许他路途坎坷,也许被污名掩埋。但总有人会看见那理想的光辉,无论是千年,还是几十载,一贯如此!}
    {政策出发点是好的,目的也达到了,就是中间这累累白骨……难言啊。}
    {当初列宁说他的是千年来最伟大改革家,那时我还不懂。现在有点明白几分。他也许思考不周,也许执行不足,但他心性坚定!}
    {范仲淹、王安石,难怪会说“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则不足以矫枉!”这句话!}
    {你这个……这句话其实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鸭。}
    ……
    大秦。
    “矫枉须过正,不过正则不足以矫枉……”
    “说的……妙啊……”
    嬴政眯着双眼,嘴里品着这句话。
    想着商君变法,想着自己统一六国后的法令。
    扶上案桌的手不由自主的用力。
    “矫枉……必须过正!”
    “垂累之责,矫枉直之!”
    “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
    殿内众人被这一言惊在原地。
    刘邦心里咯噔一声。
    这人有雄心他是毫不怀疑。
    但偏偏他雄心太大了!
    矫枉过正有没有道理?
    当然有!每次朝代落幕再开新朝何尝不是矫枉过正?
    但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乱而治世,三条路是不一样的!
    “在陛下心中,究竟是秦朝重要?还是秦民重要?”
    其余四人皆侧目而视。
    嬴政没有动作,只是将目光缓缓放到刘邦身上。
    无声的压力逐渐布满章台宫。
    而刘邦这一次则决定。
    御前视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