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罗马的转机? (第2/3页)
百亩良田。当他第一次用曲辕犁翻开黝黑肥沃的泥土时,不禁对身旁的羌人辅兵感叹:“这地肥得流油!若在中原,这等田地怕是只有世家大族才配拥有。”他的长子则在屯垦学堂里,与皮肤黝黑的印度孩童一起,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苏曜几乎通过移民,将周围一直不稳定的羌人、鲜卑与乌桓等族清空。
胡人内迁汉地的事再不会有,他们骑着马,挥着刀大批量的加入了苏曜西征的行列,然后在西方安家。
一部分人转为如那羌人辅兵般转为农耕,与在异国的汉人一起抱团,融为一体,另一部分人则继续向西,作为帝国的先锋与利刃,冲向更遥远的东欧大草原。
当地游牧民,哪里是这些在东方历经百战、装备精良的汉化胡骑的对手?
在马超西凉铁骑的指引下,匈奴人的铁蹄踏过伏尔加河,鲜卑射手的长箭掠过第聂伯河。这些曾经困扰汉朝边境的游牧民族,如今在大汉的龙旗指引下,将他们的勇武与剽悍尽数倾泻在了更西方的土地之上。
东欧平原上,原本分散的萨尔马提亚部落与哥特人,面对这支来自东方的铁流,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要么老老实实的归降,要么继续一窝蜂的向西逃窜,冲击罗马人的边境。
本就风雨飘摇的帝国在此局势下也越发的摇摇欲坠。
在武力征服与民族融合的同时,苏曜也同样没忘记宗教与习俗的引导。
苏曜并未强行禁绝当地信仰,而是采取“扶正去邪”的策略,凡是诸教派中有益于教化、劝人向善的学说,苏曜都予以认可,并敕封德高望重的高僧为“大汉僧正”,管理各地佛寺,同时严厉取缔诸如“娑提”(寡妇殉葬)等陋习。
在亚历山大港,类似的政策也在推行,帝国任命的“大主教”在获得官方认可的同时,也需宣誓效忠天皇,其教义阐释需符合《大汉律》的基本要求。
这一套套组合拳下来,帝国的统治根基迅速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不过,这一切还需要些时间,同时也需要扫清一些最后的障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