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9章 完美成交 (第2/3页)
“再说了,这种糙底,在康熙官窑里也不罕见。”柱子继续解释,“您要是翻翻《故宫藏瓷》,里面不少康熙大件,底足修整都是这个路数。”
“这不是瑕疵,是特征,是断代的依据。真要是修得跟乾隆细路器一样光滑细腻,那反倒要怀疑是不是后仿了。”
“至于赏瓶器型,乾隆赏瓶本就是标准制式,这恰恰说明它正宗、标准、不偏不倚。”柱子一只手抚摸着赏瓶,说得头头是道,“您想啊,为什么叫'赏瓶'?”
“就是因为这是乾隆爷钦定的赏赐器型,专门用来赏赐有功之臣的。器型必须规范,必须符合礼制,这才能体现皇家的威严和赏赐的分量。”
“贵在青花发色和画工精湛,这才是赏瓶的核心价值。”柱子指着瓶身的纹饰,“您看这缠枝莲,构图饱满,线条流畅,青花浓淡相宜,层次丰富。”
“这种画工,不是一般窑口能烧出来的,必须是御窑厂的高手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您说的这些,在真正爱家眼里,恐怕连'毛刺'都算不上,更影响不了它们的根本价值。”柱子语气诚恳,“沈先生,咱们都是行里人,什么叫瑕疵,什么叫特征,您心里比我清楚。”
“真要按您这个挑法,故宫里那些国宝,哪件没有点'美中不足'?关键是看整体的价值和存世的稀缺性。”
“再说了,您刚才也承认了,这三件都是开门见山的真东西,年份对,品相好,这就够了。”柱子笑了笑,“至于您说的转手周期、资金成本,这我理解。”
“可您也得理解我,这些东西能到我手里,哪一件不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哪一件不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请回来的?”
“这件康熙花盆,我是从一个老藏家手里换来的。”柱子接着说,“人家要的不是钱,要的是一件民国的粉彩瓶。为了找到那件瓶子,我跑了三个省,问了十几个同行,最后才从一个拍卖行的预展上淘到。”
“您说这里头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怎么算?”说着,柱子一脸无奈的顿了顿,语气诚恳而坚定:“沈先生,咱们都是痛快人,我也不跟您绕弯子。”
“这三件东西,我心里有数,它们的市场价值在哪儿。”柱子看着沈先生的眼睛,“您要是真心想要,咱们就痛快点,该多少是多少。”
“您要是还觉得贵,那我也不勉强,东西我自己留着,慢慢等有缘人。”
说完,柱子藏在袖中的手,迅速地伸出三根手指,然后又竖起两根,最后握成拳头又张开,做了个手势,“我给您的这个总价,绝对是看在您一次性请三件,诚心交朋友的份上,给的打包价。”
“要是拆开单卖,任何一件,都绝不止这个数。”柱子放下茶杯,“不瞒您说,就那件雍正盘子,前两天还有位南边的老板打电话来问,说他手上有个客户专门收雍正官窑,出的价可比您这总价里均摊下来的高不少。”
“还有那件康熙花盆,上个月京城来的一位先生也看上了,当场就想拍板,我说我得留给有缘人,这才没松口。”
“我是觉得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