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说出口的明天见 (第2/3页)
里追蜻蜓,网兜是用竹篾弯的圈,蒙着纱巾,边角还沾着些西红柿花的黄粉。“姐,你看我逮的红蜻蜓!”小宝把网兜举到槐花面前,蜻蜓的翅膀闪着金属光泽,停在纱巾上一动不动,“王爷爷说红蜻蜓比蓝蜻蜓稀罕,能带来好运气。”弟弟跟着点头,从兜里掏出个玻璃罐,罐口蒙着纱布:“要能养到秋天,说不定能变蝴蝶。”
傻柱把水车修好了,站起来捶了捶腰,铁制的水车叶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下午去东沟灌水,”他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三大爷说那片水田得灌两小时才能浇透,我得早点去。”槐花看着他手腕上的旧伤——去年修水车时被铁片划的,现在还留着道浅疤,像条淡红色的蚯蚓。
张奶奶把湃好的黄瓜切成条,码在盘子里撒上盐,脆生生的响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快来吃,”她往每个人手里塞了根,“刚从井里捞出来的,凉丝丝的解腻。”傻柱咬了口黄瓜,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他赶紧用手背擦,却蹭得满脸都是绿,引得小宝他们直笑。
三大爷边吃黄瓜边算账:“这根黄瓜五两重,我算过,菜畦里的黄瓜能收三十斤,够吃到立秋,比买省六块钱。”他忽然指着院角的向日葵,“该打顶了,把顶上的芽掐了,养分能往花盘上聚,我算过,打顶的花盘比不打的大两圈。”
槐花翻开画夹,在新的一页上画傻柱修水车的样子。他蹲在地上,扳手在手里握着,水车的链条缠着些干草,脚边的工具箱敞开着,螺丝、垫片撒了一地,像撒了把碎银。许大茂举着相机凑过来看,指着画里的蜜蜂说:“这蜜蜂画得神了,连翅膀上的纹路都看得清,比我拍的照片还像真的。”
午后的日头更毒了,院里的狗趴在树荫下吐舌头,舌头红得像团火。傻柱扛着水车零件往东沟走,三大爷背着水壶跟在后面,两人的影子在地上缩成两个小黑点。槐花要跟着去,被张奶奶拉住:“日头太毒,别晒中暑了,在家画院里的丝瓜藤吧,今早我看又爬高了半尺。”
丝瓜藤缠着竹竿往上爬,叶子遮得密不透风,底下挂着的丝瓜像条条绿蛇,最长的那根快拖到地上了。槐花搬了把竹凳坐在藤下,笔尖在纸上游走,把丝瓜的纹路画得清清楚楚,叶间的蚜虫用赭石色点得极小,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许大茂举着相机拍她画画的侧影:“家人们看这光影!槐树叶的影子落在画纸上,斑斑点点的,比特意打的灯光还美!”
小宝和弟弟在藤下玩“过家家”,用泥巴捏了个小灶台,把黄瓜头当菜炒。“姐,你要不要来吃?”弟弟举着块泥巴做的“饼”,上面还插着根丝瓜花,“我做的饼可香了,放了好多‘盐’。”小宝在旁边搭“房子”,用碎砖块垒了个歪歪扭扭的墙,说是给他们的“家”。
傍晚,傻柱和三大爷从东沟回来,裤脚沾着泥,脸上晒得通红。“稻苗喝饱水了,”傻柱把水车零件放在墙根,“明天再去看看,别让水漫出来。”三大爷数着水壶里剩下的水:“还剩半斤,我算过,来回四里地,耗水一斤半,这水壶容量正好。”
张奶奶在厨房烙葱花饼,面饼在鏊子上“滋滋”冒油,香味混着柴火的烟味飘满院。“快洗手吃饭,”她用锅铲把饼盛出来,金黄的饼上撒着芝麻,“傻柱多吃点,下午干活费力气。”傻柱捧着饼蹲在门槛上吃,饼渣掉在地上,引来几只小鸡啄食,他抬脚给小鸡让了让地方,自己往旁边挪了挪。
夜里,起了点风,吹得丝瓜藤“沙沙”响。槐花坐在灯下,给下午的丝瓜藤画上色。叶子用了深浅不一的绿,丝瓜涂成嫩绿色,上面的绒毛用白色的细点标出,许大茂的相机落在藤下,镜头盖没盖,像只睁着的眼睛。傻柱在院里劈柴,斧头落下的声音“咚咚”响,和着远处的蛙鸣,像支热闹的夜曲。
三大爷的算盘响了半宿,最后在账本上记下:“修水车零件(五毛),灌水耗时两小时(不算钱),稻苗预计增产十斤(五块),净利润四块五,划算。”他把账本合上,对着窗外的月亮笑,觉得这账算得心里踏实。
张奶奶在灯下缝补傻柱的草帽,帽檐破了个洞,她用青布条补成片丝瓜叶的形状。“明天还得去东沟,”她对旁边研墨的槐花说,“给傻柱带上这草帽,能挡挡日头。”槐花点点头,目光落在画夹上的丝瓜,忽然觉得,这立夏的日子就像这藤蔓,看着慢悠悠的,却在暗地里使劲儿长,憋着股劲儿要爬满整个架子,把阴凉和果实都给出来。
许大茂把白天拍的照片导出来,在电视上翻看着:傻柱修水车的背影、三大爷掐西红柿芽的认真、孩子们玩泥巴的样子……最后停在槐花的画纸上:“这丝瓜画得太真了,我都想伸手去摘了,这才是真正的田园生活!”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傻柱就戴着新补的草帽往东沟去了。槐花趴在窗台上,看见他的背影消失在村口的杨树林里,草帽上的“丝瓜叶”在晨光里晃了晃,像只绿色的蝴蝶。她翻开画夹新的一页,准备画东沟的稻苗——听说浇了水的稻苗直挺挺的,像片绿色的海洋。
只是她没注意,画夹里那页西红柿的画纸上,不知什么时候落了根傻柱的头发,黑黢黢的,像根细细的线,一头连着青果,一头系着远方的稻浪。
东沟的稻浪果然没让人失望。
槐花跟着傻柱往水田走时,晨露还沾在裤脚,踩过田埂的野草,湿凉的水汽顺着脚踝往上爬。傻柱走在前面,草帽上的“丝瓜叶”补片被风掀得翻飞,像只总想出逃的绿蝴蝶。他忽然回头喊:“慢点走,田埂滑。”话音刚落,自己脚下一崴,差点摔进旁边的水洼,引得槐花笑出了声。
“笑啥?”他挠挠头,耳根红了,“这田埂去年被雨水冲垮过,我还没来得及修。”说着弯腰扯了把长草,往松动的泥里塞,“这样能垫稳点。”手指插进泥里时,溅起的泥水沾在手腕的旧疤上,红痕混着土黄,倒像是添了道新纹。
水田确实像片绿海。刚浇过水的稻苗直挺挺立着,叶尖挂着水珠,风过时齐刷刷地弯腰,又齐刷刷地挺起,哗哗的声浪里裹着泥土的腥气。傻柱蹲在田埂边,伸手拨了拨稻叶:“你看这根须,白嫩嫩的,说明水浇得正好。”他指尖划过水面,惊起一串细小鱼苗,银闪闪地窜向深处,“前几年总旱,稻苗长得跟枯草似的,今年有这水车,总算能踏踏实实等秋收了。”
槐花把画夹支在草垛上,笔尖沾了点清水,在纸上晕出淡淡的湿痕。她想画这翻涌的绿浪,画傻柱蹲在田埂上的背影,画叶尖的水珠滚进水里的瞬间。可下笔时,目光总忍不住往傻柱的手腕瞟——那道疤在晨光里泛着浅红,像条醒着的小蛇,让她想起去年他受伤时,自己用灶膛灰给他止血的样子。
“你画啥呢?”傻柱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呼吸扫过她的耳廓,带着点麦秸的干燥气息。槐花手一抖,笔尖在纸上划出道歪线,像条受惊的蚯蚓。
“画稻苗。”她把画夹往怀里拢了拢,却被他伸手按住纸页。他的指尖刚从水里捞出来,带着凉意,按在纸上洇出个小小的湿圈。
“这道线画得像我手腕上的疤。”他忽然说,声音低得像怕惊飞稻叶上的蜻蜓。槐花抬头时,正撞见他眼里的光,比稻叶上的水珠还亮,她赶紧低下头,假装调整画具,耳尖却烫得能煎鸡蛋。
远处传来三大爷的吆喝声,他背着个竹筐,正往稻埂上撒草木灰。“傻柱!过来帮把手!这灰得撒匀了,不然招虫!”傻柱应了声,临走前往槐花手里塞了个东西,硬邦邦的,还带着他手心的汗。
是颗田螺壳,洗得干干净净,内壁泛着珍珠似的光。“昨天在水沟里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