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 第81章:搅浑的水、突发的危机

第81章:搅浑的水、突发的危机

    第81章:搅浑的水、突发的危机 (第3/3页)

是火急火燎的急着去抓人?

    压根就没有堆积下来的线索可以用啊!

    偏偏上面还定下了考核目标,分配下来的特别经费要是花不完,那就等着审查吧。

    可花了经费没有效果,照样得被审查。

    妥妥的里外不是人!

    下面能不怨声载道才怪。

    可就在这个时候,局本部传出来了风声:

    局本部拟选定一批干部,跟隔壁刚刚改名党通局的原中统进行交换。

    这消息一出,保密局的很多干部都傻眼了。

    虽然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老话又说了:人离乡贱!

    离开了有老长官、心腹手下的保密局去隔壁的党通局,即便是官职不变都得束手束脚,更遑论党通局不可能信得过他们这帮保密局过来的,真要是交换过去铁定的坐冷板凳啊!

    为了不被“干部再教育”,为了不成为“交换干部”,保密局这边的干部只能疯一样的去抓共党。

    ……

    可是,他们既要死磕三民主义的各种补丁,还要应付审查,本就没有多少时间来做事,现在哪怕是发了疯的去抓人,时间不够、人手不充沛——光有钱有个屁用!

    以至于保密局中干活的人,开始咒骂起了张安平。

    这锅……真的怪张安平吗?

    咳咳,如果开一半的上帝视角,这锅还真怪不到张安平的身上——对于现在掌握大方向的张安平而言,他根本不需要操控细节,只需要提出大方向即可。

    所以,他定下了奖惩措施来抓共党,当然没有问题了。

    可为什么会出这种情况?

    层层加码、鸡毛当令箭罢了!

    这是官僚系统最最擅长干的事——既然不能反抗,那就故意捣乱,阳奉阴违的同时各种加码,曲解政策。

    而这也是毛仁凤故意为张安平挖出的大坑。

    按理说如烈火烹油般的张系,不应该轻易失去对保密局局势的掌控,可谁让这一次张安平摆明了是要以新换旧呢?

    那些元老级人物,这时候不敢明着反抗,可暗地里层层加码、各种曲解还是能轻易办到的。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满世界都是保密局高规格悬赏地下党线索的各种公告,但效果嘛,不能说没有,但跟“无”却没多大的区别。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还罢了,可关键是有人故意给张安平找事。

    一些保密局的特务,反共反到了国民政府高官的身上——不少实权人物的子女,被保密局以通共调查的名义给抓了。

    当然,保密局这边抓人也是有选择的去抓,就抓那种有实权但位置不高保密局能扛得住的实权人物子女。

    否则一开始就抓大人物的子女,那就是给张安平提醒了!

    还别说,他们这般做,张安平还真被“蒙在了”鼓里。

    一张针对张安平的绝杀大网,就这么有条不紊的运作着……

    而张安平,似乎还沉溺于张系的烈火烹油之中,还在考虑如何以新换旧。

    那么,张安平真的一无所知吗?

    答案当然是……否!

    事实上,这一切根本就在张安平的掌控之中——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纵观古今,当一个强权人物依靠权威试图去做伤害其他既得利益者利益的事情的时候,层层加码、曲解意志是屡试不爽的手段,张安平岂能不明白?

    可他的目的就是将水搅浑浊,让自己的同志渡过这迷茫的阶段。

    其实对张安平来说,只要撑到青化砭战役的消息传来就是这一次布局的胜利。

    但他低估了保密局这些高层脑后的反骨,当他们在毛仁凤的引导下,将“魔爪”伸向了国民政府各种实权人物的亲属后,他们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他们的行动就如冲破了堤坝的洪水,根本就没法阻止了!

    面对这种天赐良机,张安平佯装不知情,淡定的坐视这股风暴的酝酿。

    原以为这一次的危机就这么轻易的无伤渡过了,可没想到就在张安平认为完成了收尾之际,一个意料之外的叛徒出现了!

    “区座,情报处那边抓到了一名投诚的共党,此人叫刘世杰,隶属青松情报组——”

    “此人的上线自称白先生,但根据情报处的调查,这所谓的白先生,极有可能就是重庆时候从我们眼皮子底下跑掉的袁农。”

    “另外,根据刘世杰交代的情报,‘白先生’手上有一名代号为‘青松’的中共特工,此人在国府内地位颇高,刘世杰虽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但他怀疑此人极有可能在经济部任职,职务……恐怕不低。”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情报处暂时没有对白先生进行抓捕。情报处的意思是让您跟经济部沟通一下,让我们的人秘密潜入其中,确保将‘青松’揪出来。”

    袁农?

    青松情报组?

    张安平不动声色,强忍着心里的滔天波浪,反问汇报的郑翊:

    “沈最为什么不亲自来?”

    郑翊回答:“沈处长收到了一条跟共党有关的情报,三天前就离开了南京——这件事,这件事,应该是王、王处长操刀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