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好啊,我帮你 (第2/3页)
本啃下来。那种办法也能记住点东西,但都是别人吃剩下的渣滓,囫囵吞下去也比这么做要强。
先从书架上找了一本陈梦家的《铁马集》,然后慢慢看起来。
读诗集,曹修言有自己的方法。
随手翻开一页,扫一遍,遇到自己喜欢的诗篇就反复咀嚼个中滋味,不喜欢就跳过。
有时候一本诗集一个小时就能翻完,有时候一本诗集要长伴身边几个月都爱不释手。
他的一个挚友告诉他,诗歌是词撞词,是读者与诗人的共情,不能强求。个性化的东西,永远没有一个判断好坏的标准。
诗歌的世界,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没有好与坏。
曹修言一直是这样。读诗就静下心翻几页,从不多读。
翻了几十页,对这本集子有了一个直接感受,遇到了三首比较喜欢的诗,就拿出来写了。
其实他也取了个巧,这本诗集整体印象有了,再重点分析这三首自己喜欢的。
有点有面,条理清晰,还能节省看书的时间。
这方法,妈的绝了。
其实曹修言对陈梦家这个人更多的了解还是在学术领域。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和《殷墟卜辞综述》他可是看过好几遍的。
虽然都没怎么看懂。
事情往往很怪异,这些人物反复钻研的学术著作往往不得人知,随手涂抹的几笔文学作品却火的不像话。
比如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直到现在还是一座高峰,研究中国小说的学者想秃了也难以逾越。
但现在年轻人中对鲁迅先生最直接的印象怕是那两张表情包:
【我没说过这种话】
【这话我还真说过】
不知道鲁迅先生泉下有知,会不会问号脸。
曹修言慢慢写着读书笔记,一笔一划。
他的字不错,从小练的书法,硬桥硬马真功夫。
大学又因为师范技能考核的需要,练了任平的钢笔字,他的字才最终定型。
笔法取法颜真卿和王羲之,又揉了任平的部分字形写法进去,清瘦而飘逸。
写完读书笔记,曹修言松了口气,看了一圈图书馆的大腿和脸蛋。
今天也不知怎么了,大腿都不够长,脸蛋都不够美。达到要求的,身边也立着个男的。
曹修言叹了口气,心里对着那些男生比了个中指。
继续肝。
这次抄五百四十部首。
曹修言是有《说文解字》这本书的,五百四十部首更是不知道抄了多少遍。
上一世他考研,背书背不下去了就抄五百四十部首玩。
拿出《说文解字》,从卷一开始抄。
老师的要求是繁体字形、篆书字形、反切这三部分抄下来就行,所以工作量不是很大。
但也要费点儿功夫。
一、丄、示、三、王、玉、玨、气、士……
一共十四部,曹修言抄到第七部就抄不下去了。
手疼。
写字到还好,抄小篆就比较费时费力,稍有不对就出错。
看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半了。
曹修言打算去吃个午饭再回来看书。
戴上耳机,曹修言插着兜走出了阅览室。
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上一世那种纸醉金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