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八十六章 书写下属于中国航天的崭新篇章 (第2/3页)
射场的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行者二号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已调试至最佳状态,三名航天员正进行最后的体能训练。地月之间的 38万公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距离,而是即将跨越的征程。
登月前夜的星光,正照亮着浩宇航天的发射塔架,也照亮着中国人的太空梦想。吴浩知道,这场筹备已久的太空远征,终将在倒计时归零的那一刻,书写下属于中国航天的崭新篇章。吴浩立刻冲下观测平台,踩着积水奔向加注区。防化服工作人员已紧急关闭加注阀门,液氢储罐周围弥漫着白色的低温雾气,如同笼罩着一层冰纱。“把备用压力传感器接上,排查是传感器故障还是真的泄漏!”他扯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防化手套,亲自爬上储罐检修梯,探头查看储罐接口处的密封状态——那里缠着多层聚四氟乙烯密封带,是之前针对猕猴任务泄漏问题升级的方案,此刻却隐约有极细的白雾渗出。
“不是传感器问题,是密封带在低温下收缩,出现了 0.01毫米的缝隙!”吴浩用红外测温仪对准接口,温度显示- 251℃,比储罐本体温度低 2℃,说明有液氢正在缓慢泄漏。“不能拆了重缠密封带,会耽误加注时间!”他快速思考,突然想起之前返回舱热防护修复用的高温密封胶,“拿低温密封胶来,型号是 HN-301,能在- 260℃到 150℃下使用,直接涂在缝隙处,再用铜箍加固!”
工作人员立刻取来密封胶,吴浩蹲在狭窄的检修梯上,小心翼翼地将胶液挤入缝隙——低温让胶液瞬间变得粘稠,他只能用特制的刮刀一点点将胶压实。15分钟后,备用传感器显示压力稳定在 0.58MPa,泄漏彻底止住。“调整加注速率,从 200L/min降到 150L/min,避免压力骤升再次引发密封问题。”吴浩走下检修梯,雨水顺着防化服的帽檐滴落,在地面砸出细小的水花。
倒计时 48小时,航天员公寓的灯光彻夜未熄。三名航天员正进行最后的舱内航天服测试,头盔面罩上的防雾涂层已按吴浩的要求升级——之前猕猴返回舱的舷窗曾出现过冷凝雾,这次航天服面罩特意加入了纳米二氧化硅涂层,确保极端温差下视野清晰。“李队,航天服的氧分压设置在 19.5%,比地面略低,这个参数是根据‘星尘’和‘云絮’的氧代谢数据优化的,能减少太空辐射对肺组织的影响。”吴浩站在测试舱外,对着对讲机说道。
航天员李锐按了按面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