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殷正茂的最后算计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殷正茂的最后算计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殷正茂的最后算计 (第3/3页)

查出来杀干净。

    这就是总督府的一个过滤器,殷正茂不说,殷宗信也会明白。

    盈嘉公主完全不用明白这些恶,安心做自己的公主,享受丈夫的宠爱就好了,因为她爹是大明皇帝。

    永乐年间黄福镇安南,安南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势力,黄福这个坏到流脓的读书人一走,这安南局势立刻就不受大明朝廷控制了,最终安南黎朝建立。

    读书人都很擅长算计,不光是殷正茂。

    “陛下给我的船更大!”殷宗信乐呵呵的说道:“放开吧,这刚凯旋还有事做。”

    “我不。”朱轩嫦又拱了拱,丈夫就是她的天,平日里她要端着公主的架子,今天丈夫凯旋,她想做个小女人。

    “呀!”朱轩嫦突然惊呼了一声,因为她已经离地,被殷宗信抱在了怀里。

    迎接水师凯旋的家眷、吕宋汉乡镇汉民们,看到了即将履任总督的驸马,把公主整个抱了起来,立刻开始起哄,而且起哄声,一浪高于一浪。

    朱轩嫦满脸通红,钻在丈夫的怀里,不敢看更不敢听,她今天的表现有些太过于大胆了。

    正月初七,殷宗信安排好了总督府一切事宜,乘坐麒麟号扬帆起航。

    初九日,至密雁港,初十日,到鸡笼岛兴隆庄,十二日,殷宗信抵达淡水镇,十四日抵达琉球首里府那霸港,休整三日再次出发,二月初二,殷宗信抵达山东蓬莱港,二月初四,殷宗信抵达天津府塘沽港。

    天津从卫到府用了二十年,万历二十年十月,天津城的丁口已经过百万,天津州变天津府,开始营造天津府城。

    天津府城就是大明京师的海洋门户,旅顺、蓬莱两港就是大门。

    殷宗信看着港口上的仪仗,有些不敢置信,一面龙旗大纛在风中翻卷,成千上万面的旌旗招展,缇骑铁浑甲在朝霞之下熠熠生辉,陛下的龙旗大纛,停在了塘沽港观潮阁之下。

    陛下,居然亲自来了。

    麒麟号在驳船的接引下,缓缓的停靠在了塘沽港,身穿龙袍的陛下,也走出了观潮阁,颐养天年的张居正在陛下的身后,众人一步步的走到了栈桥边。

    殷宗信和盈嘉公主赶忙上前见礼,五拜三叩首行了大礼觐见,皇帝只言平身,没有多说,目光一直看着麒麟号的船桥。

    缇骑面色严肃的开始登船,号角声、鼓声慢慢安静了下来。

    缇骑进入船舱里,缇帅赵梦佑抱着殷正茂的棺椁,其他缇骑抱着英烈的棺椁,所有棺椁规制相同,只有一尺见方,木棺椁里只有骨灰,上面的铜牌铭文,写着他们的一生。

    朱翊钧面色极其严肃的站在栈桥边,从朱常治的手中拿出了团龙旗,盖在了殷正茂的棺椁上,手掌放在棺椁上,他的手有些颤抖,低声说道:“国姓爷辛苦,回家了,回家了。”

    朱翊钧自诩是个弘毅士人,也自诩是铁石心肠的政治机器,也自诩是个演技很好的影帝,可此刻的他,还是眼眶泛红,思绪万千,满含热泪。

    殷正茂客死他乡,只有骨灰落叶归根。

    张居正很了解陛下,陛下看似无情,其实至情至性,无情只是为了维持皇威的保护色罢了。

    张居正也劝过陛下,情深不寿,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陛下年轻,这样的场景还会经历无数次。

    张居正也知道陛下满含热泪,不是为了收买人心的手段,而是发自内心,悲从中来。

    陛下做事,从来不只看功利。

    朱常治面色庄严,将一面面团龙旗,盖在了剩下十一人的棺椁上。

    有一次,朱常治问父皇,这些人前赴后继,图什么呢?远洋危险、夷人土著危险,明知道危险还是要去,死后连尸骨都留不下,只有骨灰一抔。

    他的父皇告诉他:大丈夫,当如是也。

    朱翊钧从赵梦佑手中接过了殷正茂的棺椁,回到了大驾玉辂之上,放在了身边,示意冯保起驾回京,殷正茂和英烈会停灵北大营,七日后安葬英烈祠。

    大宗伯沈鲤强烈支持陛下降阶到天津府接殷正茂回大明,但沈鲤不赞同陛下扶灵,这不合礼法。

    先帝走的时候,陛下都没有抬灵,这扶灵的礼遇,有些太高了。

    皇帝说:大宗伯反对无效。

    大宗伯差点气懵,有些头晕目眩,陛下你礼貌吗?反对无效,总得给个理由吧!这样僵硬的回绝,让礼部很难办的!

    皇帝不给理由,礼部只能自己找理由解释了,还真找到了,而且解释的还很合理。

    殷正茂是国姓爷,国姓爷是有宗人府玉牒,殷正茂姓朱,称呼国姓正茂,这是皇帝这个族长,亲自认可过的本家,那皇帝亲自扶灵,就不违背礼法了!

    沈鲤和高启愚可是商量了很久,最终完成了解释。

    朱翊钧当然知道,殷正茂可以保存自己的遗骸回到大明,而不是骨灰,更知道三十六山宿务列岛的海寇是怎么回事儿,这些都是算计,而且算计到了朱翊钧这个皇帝的身上。

    殷正茂的想法,无外乎血义二字,有血义才有上恩,的确是在算计皇帝,赌皇帝有良心。

    殷正茂当然赌对了,他知道自己一定能赌赢。

    他当总督十九年,陛下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不求也应,那三条快速帆船,可不是殷正茂求来的,是陛下的恩赐。

    朱翊钧不在意这些算计,因为殷正茂不光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的后人,也是为了大明的开海大业。

    殷正茂开拓吕宋,为大明开海、经略南洋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如果日后南洋成了大明的后花园,那殷正茂的功绩,完全足够值得皇帝如此礼遇了。

    当初殷正茂去吕宋,只是因为打完了倭寇,手下三千客兵无法安置,遣散就是三千亡命之徒,而且是杀人不眨眼,难以完全剿灭的山匪核心人物。

    殷正茂为了给这三千客兵一个去处,招降林阿凤,便奇袭了菲律宾总督府,建立了吕宋总督府。

    对于旁人而言,殷正茂或许不是英雄,他杀人如麻,多少夷人死在了他的手下,但对大明而言,他是英雄。

    一直到上了火车,铁马的汽笛刺破了安宁,殷宗信才缓缓的回过神来,抓着妻子的手,满是疑惑的说道:“夫人,你觉得,我爹…他,到底是不是流落在外的宗室?”

    殷宗信对这个流传了快二十年的传闻,是打心里不信的,但这一刻,他多少有点怀疑了。

    “我觉得是。”盈嘉公主思索了一番,十分认真的说道。

    殷宗信和盈嘉公主都是大明人,他们思前想后,只能给出这样的理由了。

    虽然公私论讲天下人之天下,这一概念在士大夫之间流传,但并未深入人心,多数的大明人心里,还是千年以来的家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于父皇如此优待,殷宗信和盈嘉公主给出了合理化解释。

    他们俩的想法,不是特殊的个例,而是大部分大明人的想法。

    朱翊钧让太子留宿在了武英楼,回到了通和宫的皇帝,把今日积累的奏疏处理干净。

    “不是,吕宋今年要八千地痞?殷正茂当真的好算计!”朱翊钧看着手里殷正茂最后奏疏,颇为惊讶,殷正茂居然埋伏了他一手!

    朱翊钧仔细盘算下,摇头说道:“没有,真的没有了!最多…给四千,这地痞也是人啊,又不是树上的果果,一年一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