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4章 死亡原因和时间 (第3/3页)
左右,体力较好。”
李然拿出前期的案件资料,指着现场勘查记录:“张老师,现场发现的‘红塔山’烟蒂、棉涤混纺纤维,还有褐色泥土,是不是能和解剖线索关联起来?比如褐色泥土若来自同一区域,可能指向嫌疑人活动范围;棉涤混纺纤维若与死者衣物材质一致,或许能缩小嫌疑人职业范围?”
“有这个可能,”张凯赞同道,“目前虽未确认死者身份,但从解剖细节和现场线索来看,嫌疑人与死者大概率存在交集——徒手扼颈多发生于熟人之间,需要近距离接触,陌生人难以轻易实施。另外,死者胃内食物为家常菜,说明其死前可能在私人场所进食,进一步暗示嫌疑人为熟人的可能性。后续可围绕‘体力劳动从业者、熟人作案、熟悉物流园环境’这几个方向排查,同时加快死者 DNA样本比对,尽快确认身份以拓展侦查线索。”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补充:“嫌疑人选择闲置库房抛尸,而非野外,说明其刻意拖延尸体发现时间;库房监控停用的信息,也证明嫌疑人对物流园情况了解深入,可能是在职/离职员工、货运司机或频繁出入人员。之前排查的李伟、老陈虽排除嫌疑,但他们提供的‘穿蓝色工装、戴鸭舌帽、声音沙哑’的可疑人员特征,与我们推断的嫌疑人画像一致,后续可重点关注这类人群。”
李然点点头,将张凯的分析记录在案:“我会把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案情分析整理成报告,尽快交给陆队,为侦查提供方向。死者 DNA样本已送数据库比对,后续会持续跟进,一旦有结果立即反馈。”
张凯看着解剖台上的尸体,眼神中带着沉重:“死者身份是后续侦查的关键,只有确认身份,才能梳理其社会关系、矛盾纠纷,锁定嫌疑人范围。你后续跟进 DNA比对的同时,也同步整理死者衣物信息,联系衣物品牌经销商或劳保用品店,看看能否找到购买渠道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