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人类命运的扳道工 (第3/3页)
父这套幼稚的老男孩做派。
“实装用的是工程塑料和铝合金,重量会比你身上这套试制品轻70%,体感上和背个书包差不多。”
“谁家书包这么沉?”
“家家户户书包都这么沉。”李文轩说,“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么?”
“行了,知道你从小就刻苦,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在书包里塞满了三年级的课本,”王祥兵挥挥手,“也没见你上清华啊。”
李文轩当年高考时以区区170分之差错失清华录取通知书,十多年过去,每每想起,仍然扼腕叹息。
“还试不试了?”李文轩目露凶光。
“试试试,当然要试。”王祥兵就地一滚,一骨碌爬起来,“走,让我们试试这套玩意的成色!”
按计划,今天是巨械嘲风操作系统的第一次试验,纪老头留下来的烂摊子是个空壳,操工办东拼西凑敲敲打打还真把它的大脑、神经和肌肉给装上了。
作业平台迅速清空。
巨械“嘲风”的驾驶舱入口在头颈部,一共三个入口,一个主通道,两个紧急撤离出口。主通道可以容纳一个成年人通过,紧急出口可以容纳半个成年人通过,李文轩说紧急情况下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开走撤离速度更快。它不像目前已服役的主流巨械那样有电梯式可滑动的驾驶舱,“嘲风”的驾驶员只能慢慢地爬进去,王祥兵和李文轩一前一后钻进“嘲风”的大脑袋里。
“你说的还真对。”王祥兵环顾一周,巨械通着电,几颗大功率的灯泡在头顶上亮着,“驾驶舱里像个一室一厅的小复式,这建面有多大?”
“建筑面积大概18平,实际使用面积37平,就是挑高低了些。”
李文轩站在王祥兵的头顶上,驾驶舱分上下两层,他所处的是指令长的战位,身上裹着严严实实的灰色高压作业服,“嘲风”里是有强电系统的,最高300kv的电压,万一漏电能在把人像浸了煤油的灯芯那样“嘭!”地一声点燃。李文轩向来一丝不苟地遵守车间里的安全规章。
但王祥兵不穿,作为从业二十年的151天字第一号电工,他随手一摸就知道有没有高压电——这是他的出场技能。
大伯父用指节敲了敲身后的墙壁,发出清脆的金属声,他还记得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七百公斤压缩饼干和1.8吨纯净水,就装在这里头?”
“对,做头部质量配平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配重,就把隔壁仓库里的压缩饼干拉来填进去了,那东西跟板砖似的,密度又大,又好堆。”
“哪儿来这么多压缩饼干?”
“天晓得,不知道谁留在这儿的,我一看生产日期,1986年。”
“纯净水呢?”
“哇哈哈,还是1.5L大瓶装,我估计是之前哪个实验室采购的,堆那儿就给忘了,都便宜了我们。”
“嘲风”的驾驶舱内没有舷窗,也没有任何直通式光学观瞄设备,指令长和驾驶员各有一台潜望镜,不知道哪儿拆来的二手货,壳子上印着看不懂的俄文,这地方严格密闭,舱门关上以后就像潜水艇,氧气都需要内部供应。
看图纸,还得安装激光雷达、声呐、黎曼探针等一大票设备,只是目前都还空着,这是栋未装修的毛坯房。
“我小时候在电视上看《魔动王》,就特羡慕里边儿的主角,轩子你看过没?”
“看过,‘一刀两断,如意神剑’那个,光能使者嘛,主角拿把光能枪,打出去一陀螺,陀螺在地上画个大圆,就把机甲给召唤出来了。”
“哎对对对,就那个,主角站在一块悬浮的板子上,他什么动作机甲就什么动作,我小时候老是想他要是掉下去了怎么办。”
“你掉不下去的,放心,你脚下是和战列舰一样厚的装甲板。”
李文轩居高临下,低头能看到王祥兵的头顶,后者正在把钢丝绳的锁扣锁在自己身上,目前“嘲风”只有上半身能动,准确地说只有两条胳膊和脖子能动,腰部以下还是瘫痪状态,灵巧手的力反馈系统也未实装,两条胳膊加脖子一共七个关节,这七个关节需要二十根钢索来控制,每一根钢索都有小拇指粗细,王祥兵捏着它们,穿针引线,从腰腹、肩背、手臂上的环套和管道中穿过,最后用螺栓拧紧锁死在外骨骼的关节上。
“轩子,我准备好了。”
王祥兵深吸一口气,在驾驶员的战位上站定,目视前方。
“确认无误?”
“确认无误。”
李文轩扳下头顶上的操纵杆。
钢索瞬间收紧,王祥兵惊呼:“我操!”
紧接着一声脑壳和金属碰撞的闷响。
李文轩心惊肉跳,伏在战位上,低头向下张望。
王祥兵像提线木偶似地被绷紧的钢索吊了起来,双脚离地,双臂展开,肩背和手肘关节都被紧紧地绷着,脑袋耷拉着,一动不动。很显然,刚刚瞬时收紧的钢缆以强大的力量拖动王祥兵撞在巨械驾驶室的内壁上,可能给撞晕了,也可能给撞死了。
·
·
·
(作者君闲话:今日去清华高研院给杨振宁先生献了一束花。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