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一时彼一时 (第2/3页)
!这要是减免了税收,以后朝廷拿什么去打仗?文武百官,百万大军的俸禄拿什么供养?”
“不错,这恩典也不能说不做,但也要看分什么时候做,这天下大乱的,哪里还能缺得了钱!”,,,
许多官员都是赞同史可法的观点,认为这减免之策绝不可行。
而这时候的内阁首辅马士英,却是如老僧入定一般站在那里,对这朝堂上的议论纷纷,皆是充耳不闻,好像睡着了一般。
不过李起知道这马士英绝对没有睡觉,相反,他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
其实这时候别看李起说话说的比较大,一减免,便是先减免两个省的赋税,听这话的意思,以后他还要推行全国。
这般的大手笔,试问天下又有几人敢做!
但李起敢说这话,自然也是有底气的。
都说大明朝廷缺钱,这真是不假,崇祯朝一朝十七年,崇祯帝想的最多的一件事情,估计并不是怎样剿灭李自成张献忠,还有那关外的鞑子,而是想着怎样收税。
这不收税不行的,连他这个当皇帝的,为了节省宫廷开支,都不得不把礼乐撤掉,丰盛的皇家宴席也撤掉,最后就连他自己也穿上了打补丁的衣裳,
崇祯一朝,财政之困难,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这是崇祯朝时期的事情,到了弘光皇帝这时候,情况却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以前的崇祯朝,大明朝廷最烧钱的两个地方,一个是辽东,一个是陕西。
辽东之所以烧钱,原因自然也是显而易见,
大明要压制鞑子,要把他打下去,恢复自己在辽东的统治,所以不得不在辽东养众兵,这样的开支可想而知。
陕西自然也好理解,别看这时候陕西因为穷苦,再家上天灾人祸,搞的陕西赤地千里。
但这丝毫也改变不了陕西是大明财政的一只吞金兽的事实。
为什么?
因为陕西是农民造反乱最重的地方,崇祯帝为了剿灭在陕西的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