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寻龙记 > 第六百一十章 凉州三明

第六百一十章 凉州三明

    第六百一十章 凉州三明 (第2/3页)

湟水流域一带,地理位置上相对偏僻,地势复杂多变,坐拥各种沙漠、山地、戈壁等,地处西方寒冷之极致,故有西凉称号。因此,从文化上来说,也是属于文化中的荒漠,对比起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简直是天壤之别。郑玄来到西凉,简直就是为西凉带来了文化甘泉,因此特别受到文化上如饥似渴的士民的重视和欢迎。

    天水做为离长安最近的大城,就正好承接了这种文化对接中心的角色。正史中,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在对羌人的作战中扬威立万,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被当世并称为“凉州三明”。 这三人,在对羌战争中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但是,这三人在剿抚方面则分为两个阵营。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

    皇甫规、张奂赞同的安抚,其实是在军事威吓的基础上,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关内,撒在汉人中,让他们由游牧生活转为耕农生活,同化羌人的生活习性。而段颎的剿则是种族灭绝。段颎在担任护羌校尉的时候,灭掉了十余个羌族小的部落。对于像先零这样的大部落也是采取逐步蚕食的方法,削减其人数。

    就短期来看,段颎的方法的确有效,但长远看来,皇甫规、张奂的做法更彻底。但可惜汉朝廷一直摇摆不定,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内民族政策,导致皇甫规张奂的方法无法见效,而段颎的方法因为过于血腥,也为广大士族反对。正是因为这种朝廷的犹豫,使羌乱成为汉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和平时期羌乱可以被打服,地方势力也不敢造次,中原一旦动乱西凉自然也就不安分。羌乱贯穿东汉王朝,国家对羌耗费千亿金钱,却无法完全平定凉州,最后只能靠大量发行铜钱来解决财政问题,引起后续一系列问题,最终使国家越来越虚弱。

    并且,羌乱不是简单的国家内部问题,其中还很可能有匈奴的阴影存在。因为羌曾经做过匈奴的藩属,而且羌族也曾在安帝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加上凉州的军事战略因素,匈奴暗中煽动支持羌乱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