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第2/3页)
,举起了酸枣誓师的“义旗”。
酸枣会盟这样仓促而来,以至于在大家集结好了,设了坛场,准备一起结盟宣誓的时候,到场的各位大员或碍于面子,或觉得自己资历不够,最后居然一致推荐由幕僚臧洪来做誓师演讲。能够经大家一致同意,臧洪拥有了本来应该是,盟主才有的誓师发言机会。要知道讨伐董卓的诸侯盟主是袁绍,可袁绍怎么没出现在现场呢?最大的可能性是,相比于张邈,袁绍更信任王匡,跑去了王匡的河内郡。于是臧洪就登上祭坛,拿起木槃喝下祭祀的牲血之后,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誓师演讲。
就这样,臧洪这样一个小幕僚,在讨伐董卓最重要的誓师结盟会上,担任了一般由盟主做的主讲发言人。臧洪的演讲封为三个部分,先痛斥了董卓一通,然后又褒奖了带领起兵的各位,最后说了一段誓词。单看史书上的记载,亮点并不多,但《三国志》却说听完臧洪演讲的人,不少都声泪俱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可见臧洪的现场演说能力还是不错的,再加上董卓所做的引起群愤的事,现场反向很不错,只是没办法完全记录下来。一整理概况,却发现其实没说啥实质内容。
不过在《三国志》记载的臧洪演讲中,却透露了当时在场的人。臧洪的演讲中提到了兗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五位。和我们在上一篇介绍的集结在酸枣的人员有不少差异,四路任命中集结在酸枣的人员有: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邈的弟弟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
两者比较,多了豫州刺史孔伷,而少了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曹操当时很有可能在现场,但当时曹操不是一方诸侯,依附在张邈之下,不被臧洪提到算正常。另外两位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