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刘备 (第2/3页)
有安身之处,山穷水尽时,他投奔了公孙瓒,此后还当上平原相,名声渐响。
兴平元年,徐州陶谦受曹操围攻,刘备率人马前往徐州解围,也正是从此开始,刘备诀别了公孙瓒,两人此生再无交集,即便到了建安四年,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围困城楼引火自焚而死的时候,刘备仍在成就大业的路上奔波,从未提及这位昔日的同窗兼恩人,难道真的是刘备无情无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细究《三国志》我们就会发现,公孙瓒和刘备的交情,有多深厚是值得商榷的。公孙瓒出身贵族,早在汉灵帝光和年间,就已经是威震胡戎的“白马将军”,官至中郎将封都亭侯,而彼时的刘备尚且还在织席贩履。
事实上刘备前来投奔时,公孙瓒正在跟北方胡人鏖战,无暇抽身的他直接把刘备打发到青州刺史田楷处,抵御袁绍,史料并无记载两人见面,而只是一封书信往来而已,可见公孙瓒并没有特别重视刘备,这也就解释了刘备后来为什么离开了公孙瓒。而当公孙瓒遇难时,刘备的势力仍十分有限,即便他想救也无能为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八九,公孙瓒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的母亲却是没有名分的妾。在专制时期不但要拼爹,更要拼妈。在嫡长子为法定继承人的东汉末年,只有正妻所生的兄弟们死光了才会轮到他来继承祖业,可惜这样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之低,公孙瓒心底的失落可想而知。
不过是金子就会发光:生的一表人才、声若洪钟的公孙瓒,引起了时任涿郡侯太守的注意。很快,他就成了太守大人的乘龙快婿,有意培养乘龙快婿的侯太守,将公孙瓒委派到卢植授学处接受高等教育。公孙瓒既是名门之后,养尊处优日久,惯有的世家子弟范儿,很快就成了懵懂少年刘备刻意模仿的对象。
同门师兄公孙瓒的到来,为少年刘备打开了一扇五彩斑斓的世界之窗——人生可以风流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