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刘备与公孙瓒 (第2/3页)
在当时的河北省郡涿县,往南十多公里,住了一个姓刘的小村镇,叫做楼桑村,这个村子住着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刘贞被册封为涿鹿亭候,但是这个刘贞因为没有定期的上交贡金,使得自己丢掉了乌纱帽,刘贞也从此在这里定居下来,娄山村的村民就是刘贞的后代了。
然而到了刘备父亲刘弘这一代,家境已经变得日益衰落,社会的地位也日渐低下。
刘备也就是出生在这一时期,在他年幼时,他的父亲刘弘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无奈之下,年少的刘备只能自谋生路,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年纪还小,只能从事简单的编制草席麻鞋,然后拿去集上卖来维持生活。
据说刘备出生时,他家的院角一棵桑树长得高大繁茂,看上去有五丈多高,树叶宽而大,叶繁枝茂,远远的看去,有点像车架上的搭起了一座小楼,方圆十里找不到像他这样的桑树了,一些懂得风水的先生看到了这棵树后惊叹不已,料定这家人早晚会出大福大贵之人。
果然不久,这户人家就出生了一个孩子,他便是刘备。
少年时期的刘备也与其他孩子与众不同,在一次家族聚会时,刘备无意间说到:“等长大了我要当天子,还要做很大的羽宝盖车”,刘备的叔父们听到了他的话,吓得魂飞魄散,这在当时如果被发现,可是有杀头之罪。
于是乎,连忙制止,让他不要胡说八道,但是这件事从中也可以发现刘备少年时期就有了远大的志向。
由于家庭的贫困,直到15岁时,母亲才认为孩子该学点知识了,于是将他送去上学,由于岁数太大,很多学堂不愿意收这样的学生,他的母亲只好把刘备送到了大儒卢植办的私人学堂里学习,这个学堂是刘氏家族办的私人学堂,由于刘备的聪明好学,很快得到了老师马融的真传。
这个时期的刘备学习费用全靠自己的叔辈刘元起的资助,刘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