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对策 (第2/3页)
乎董卓的命运,马虎不得。
即使是细微的时间差距,都会成为董卓失败的引线。
其二,就算是董卓手下的兵卒悍勇,在短时间内击溃了蹇硕,可是不要忘了,皇帝还在十常侍的手上,若是十常侍挟持皇帝,那董卓就进退两难了。
所以稳妥之计,就是让八校尉内乱,然后找寻突破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趁乱,诛杀十常侍,以绝后患。
计划虽然不是很完美,可是也还可行,在这样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这样的计划就已经很好了。
此时,就看曹操与袁绍这两个突破口可不可以争取了。
董卓坐下来,并给了曹操和袁绍赐座。
“不知大将军召我等前来,所谓何事?”
见董卓不开口,袁绍率先问道,礼节足备,相貌英武。
此时董卓看着袁绍,越发的喜爱,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门,然而其为庶出,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中,地位是很低的。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
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又生而丧父,幼年生活抑郁。袁绍深知其出身的弱点,因而极其注重自身的修养。
东汉以孝治天下,袁绍丧母,以古礼守丧三年,又追服父丧,共六年,因而为人所重。袁绍将见许子将,去宾客车马,单身而行。袁绍少年养名,以品行高洁名动天下。
袁绍又好游侠,因而结交天下豪杰,他有四个“奔走之友”:名列“八厨”的张邈,为友复仇的何颙,赴难不惮的许攸,仗义刺卓的伍孚。俗话说“物以类聚”,由此可以想见袁绍少年时的形象——清高正直、勇于赴难,其名声远在嫡子袁术之上。袁术曾嫉妒的说:“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
天下豪杰岂能从无德才之人,本初少年豪杰,名不虚传。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世人不满。袁绍等游侠奔走联络,救济时难的行为,为人所称道。禁军重编,绍被征为西园八校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