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消息 (第2/3页)
,为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关内侯和列侯最大的区别在于列侯有食邑之地,而关内侯没有自己的食邑之地,更多的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已。
看着绢帛上“宜亭侯”三个字,秦烈不禁陷入深思,自己作战这样勇猛,打了这么多的黄巾军,甚至用一万五千兵马打下了下曲阳城,生擒张宝和张角,这合计下来,黄巾之战结束的功自己有不可获取的一部分,这才堪堪是一个亭侯?
当初关羽就是汉寿亭侯,看着是挺威风啊,可是却是个不大点的侯爵,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里就是自然村,亭就是行政村。“汉寿亭侯”的关羽,用现代眼光看,就是汉寿村的名誉村长。
官渡之战时,袁绍大将张邰、高览降操,曹操“封张邰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徐州之战,拜降将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得荆州之前,蔡瑁、张允出卖自己的主公,立马被曹操加封蔡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张允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得荆州后,又封了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为关内侯。
文聘不听调,当着曹操面说了一句忠义的话,竟被封为江夏太守,赐爵关内侯。至于冀州之战,吕旷、吕翔、马延、张顗、焦触、张南一帮无名小辈,只要投降就可封侯。由此可见,“侯”在东汉末年该是多泛滥的玩意啊!
自己打黄巾,立功勋,要不啥都不给,自己继续当自己的郡守,可是封个侯就给了自己一个亭侯,合着自己打了半天,给了自己一个村长当,这不是埋汰人吗?
另外,宜亭这是在哪啊?自己怎么收租啊?
先不管这些,秦烈继续向下看着,忽然,一句话映入秦烈的眼睛。
“董卓为大将军。”秦烈不由的念出声来:“董卓是大将军?开玩笑吧?”
在历史上,北中郎将卢植被朝廷罢免后,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