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 > 第162章 陷阵营

第162章 陷阵营

    第162章 陷阵营 (第2/3页)

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宽度的缩小,刀尖带有一个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间起一条镐线,刀背也有一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采用削栋,减轻刀刃整体重量但是不减少刀刃的强度。

    刀刃锻造,戚继光提出“铁要多炼、刃用纯钢”的要求,用百炼钢做刀身,纯钢做刀刃,做到整体刚柔并济。这样的类型非常适合战场的格斗,为此戚继光、俞大猷专门编著此种刀的刀法。

    戚继光抗倭的戚家刀不只是能用来抗倭,只是当时倭寇的刀锋利,明军的刀不如,所以才渐渐的使用戚家刀,当时的军队在与倭寇斗争时手中的兵器常遭精良的日本刀磕折,死伤极重,尔后发展出厚背砍刀相抗,虽不再易断,但一经正面砍架,刃口常翻卷,甚至不能伤敌,况且器又沉重,远不如日本刀的灵动沉猛。

    基于自己三国军队的现状,这样的刀无疑是最为妥当的因为在三国时代,士兵普遍都是没有全副武装的,也就是说几乎不可能全部士兵拥有铠甲,在这个时候,这把刀就很好的克制了这个问题。

    戚家刀锋利,可以轻易的砍破皮甲,若是这样的刀具装配全军,那么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将会是一个质的飞跃,相比于现在装备与军队的大刀,这样的戚家刀更锋利,更坚固。

    军队的事情,没有小事,即使是一件微小的事务也有可能决定战斗最终的胜利。

    秦烈皱着眉头,努力的回忆戚家刀制作方法,至于锻造的方法,已经知道的很详细了,样式自己也知道,剩下的就是锻造的工作。

    其实古人的智慧是很伟大的,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启发,例如马镫,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