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一九八一年 > 第六百一十三章:仿制“卡玛斯”

第六百一十三章:仿制“卡玛斯”

    第六百一十三章:仿制“卡玛斯” (第2/3页)

的苏联已经是强弩之末,不知道苏联政府已经腐败无能到了即将亡党亡国的地步。

    更加不知道一九八五年上台的那个脑壳上有地图的蠢货,将要葬送那曾经强大得让人望而生畏的超级大国。

    他们认为黄瀚扬言挖苏联的墙角,弄“卡玛斯”的技术,保不准是喝酒后瞎吹牛逼。

    但是陈义华不这样认为,他夏天还去过苏联,接触了不少老朋友,甚至于找着了那个曾经给人家当翻译的苏联专家。

    老大哥今非昔比,别说军用卡车,连坦克、直升机都能搞得出来,军队都堕落了,这个国家腐败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以前的陈义华没往“偷”技术,挖人才这方面想,被黄瀚提醒后,只觉得豁然开朗。

    三水县的柴油机产品原本就是国内名牌,当下的实力不弱于“常柴”,技术就是来自于苏联。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生产不出如“卡玛斯”那样的重卡,生产轻卡有什么不可以,质量保不准能够超过国产跃进牌。

    他道:“以前这种事想都不敢想,现如今还就真的有可能。唉!老大哥今非昔比呀!”

    黄瀚道:“你可以先想办法换回一些发动机,以我们县‘惠农集团’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生产出轻型卡车应该不难。”

    “难也不怕,我想办法请回几个苏联的工程师,不懂咱们可以学啊!”

    “叔叔,你不但要请生产发动机的人才来指导咱们生产,还得请些研究制冷压缩机的工程师。”

    黄道舟立刻点头道:“对对,我们‘全力企业’一直在搞研发,已经跟制冷设备研究所合作,如果能够挖得到苏联的人才,学到他们的技术,肯定事半功倍。”

    陈义华是大学生,当然知道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他道:

    “我知道技术革新太重要了,苏联的教育程度比较高,某些方面的技术确实领先我们许多。

    我肯定要为我们县的企业寻找专业对口的人才。”

    黄道舟道:“人才难得,我们肯下血本,哪怕承诺给人家发美金都是可以商量的。”

    “嗯!真的承诺以美金发报酬,我更加有信心。可是美金太难审批了,你们‘全力企业’做得到吗?”

    “没关系,有‘华美风’呢,他们的箱包出口量月月递增,申请一些美元现金不算太难!”

    “对呀!你们‘全力企业’条件得天独厚。放心吧,我苏联的朋友现在是大学教授,他能够联系到各种专业人才。

    今年,我一定给你们至少请两三个专家级的人才回来。”

    钱普义道:“‘惠农集团’生产的拖拉机供不应求,春天刚刚上马了一条新生产线,他们恐怕未必热衷于再次技术革新啊!”

    陈义华道:“嗯!取得一些成绩就喜欢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是通病,哪能由得他们。”

    黄瀚道:“居安思危,‘惠农集团’生产拖拉机也仅仅能够红火三五年。

    你们想想,国家在大发展,那冒黑烟突突响的玩意儿早晚要淘汰。

    早日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开始生产卡车、生产大型建筑机械肯定前景光明,这些都是可以配套的。”

    “我明白,大部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和混凝土输送泵车都依赖进口,如果‘惠农集团’能够吃透技术生产出来,能为国家节约太多外汇。”

    “以前柴油机厂是姜书记蹲点,我建议你干脆蹲点现在的‘惠农集团’,万一挖来苏联工程师,你也可以经常去看望,关心关心。”

    “有道理,明天常委们开碰头会时我就提出来。”

    连续两任物资局一把手都高升了,现任局长兼职书记钱普义哪能没想法。

    他道:“陈书记,我想和老刘一起提前去东北,找机会去那一边联络,我们局已经在那一边处了不少高官,往国内弄大型机械、弄人完全不成问题。”

    陈义华道:“我看行,设备越多越好,特别是建筑设备,我们县消化不了,还可以用来串换物资,两头都有得赚。”

    苏联还没玩完儿时,三水县就开始挖墙脚,而且越挖越觉得油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