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听我大炮轰鸣! (第2/3页)
会在史书上留下和“火烧赤壁”一样高度的评价? 更是成为了后世迂回作战的典范。
大队兵力牵制? 精锐尖刀迂回封堵、斜插,看似简单? 但在战场上若是灵活运用? 对局势的改变绝非字面上这么简单。
不过,朱棣这一步棋走得很险? 因为是用左翼上万大明将士的鲜血来造就最后的合围优势,为全歼打下基础? 敢于如此布局? 需要对自己麾下雄师的战斗力有绝对自信。
朱棣当然自信。
可被合围的阿鲁台还没发现他已经成了笼中鸟,再也无法高飞,他的骑军被合围之后,失去了战略纵深? 就如苍鹰没了翅膀离开天空落地。
但他很快知道了。
巴根和失捏干率领的两万骑军直扑朱棣率领的骑军? 信心爆棚,朱棣率领的大明骑军不足万人,又是远奔疲劳之师,且大明骑军战力不如草原铁骑,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两万打八千? 分分钟踏碎。
巴根和失捏干分成两线,各一万铁骑? 成犄角方向,欲要将大明骑军撞碎? 同时不给朱棣撤离的空间和时间。
一切多很正常。
除了朱棣的布阵让人看不懂,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 巴根和失捏干认为朱棣会选择用少量兵力牵制? 大部队撤向丘福的援军方向? 避战等待增援,同时也能继续保持围堵己方后方的大势。
但朱棣没有。
朱棣竟然摆开了阵型,八千人两分如牛角,也便罢了,毕竟以少量兵力迎击优势兵力,牛角型的以点破面阵型确实容易凿穿敌军的进攻线,但是朱棣的骑军极其怪异。
散得很开!
就像一张千疮百孔的网,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完全是在找死。
巴根和失捏干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为了身后十数万儿郎,必须冲破朱棣这一面骑军的围堵,才能绝境逢生。
朱棣和郑亨,各在一条牛角前。
朱棣身后,是成队形展开的神机营骑军,人人手执火铳,还背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