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兴汉使命 > 第151章 袁绍脱身

第151章 袁绍脱身

    第151章 袁绍脱身 (第2/3页)

的心,就冷静下来了。

    只得命令金瓜武士,让开一条道路。

    袁绍手提金丝翠玉刀,辞别百官之后,离开了朝堂,走出了皇宫,悬节东门。

    他带着五千中军校尉部,以及任县侯府的一干人等,离开了京师洛阳城,朝着冀州方向去了。

    与袁绍一起离开的,还有韩猛和田丰。

    袁绍大喜过望,与二人推衣解食。

    董卓对司空袁隗说:“你的侄子袁绍,在朝堂之上无礼,我看在你的面子上,也就不再追究了。”

    关于废黜少帝的事情,你也不用多说了,先退下吧!

    太傅王允,见董卓专横,更有吕布,为虎作伥。

    他生怕百官之中,还有直臣遇难,于是就说:“丞相所言极是,我赞同废黜少帝。”

    董卓大喜,当即让左右取诏制书,加封王允为司徒。

    至于太尉一职,给了在长安城中养老的皇甫嵩。

    董卓更是宣布:“敢有阻止大朝会议事的人,无论是谁,一律军法从事!”

    群臣震恐,都昧着良心说——丞相英明。

    一切都由董丞相,做主安排。

    下了朝之后,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任县侯袁绍,此去会不会闹出什么祸事呢?”

    周毖说:“袁绍离开的时候,心中忿忿不平,若是逼急了他,恐怕会狗急跳墙。”

    万一揭竿而起,势必成为祸害。

    再说袁家,作为豪强世家之一,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倘若袁绍,先收豪杰,再聚徒众,英雄义士,闻风而起。整个冀州,就不在汉室的掌控之中了。

    不如宽赦他的罪行,拜为一郡太守。

    即便是袁绍不喜于免罪,但他也没有理由造反了呀。

    伍琼说:“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倒不如封他做了一郡太守,借此来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董卓听了之后,觉得他们两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

    于是就派人前往冀州,因袁绍的任县侯爵位,于是就任命袁绍为巨鹿郡太守。

    就这样,刘正的二师兄袁绍,终于从京师洛阳城脱身了。

    ……

    看着如鲠在喉的界桥城,袁绍召来许攸和田丰,商议对策。

    袁绍问:“袁家在渤海郡的布置,有多少人呀?”

    许攸说:“主公,从讨伐黄巾军结束开始,袁家就在渤海郡布局了。”

    许攸拿出一本册子,上面记录了,袁家近五年的资源调度。

    袁绍看过之后,对许攸说:“子远,把人都撤回来吧!”

    袁绍命令:

    以界桥城为界限,界桥之东,袁家不留一兵一卒。

    田丰不解,于是就问袁绍:“主公,渤海郡沟通四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田丰的言外之意,渤海郡,东北可攻幽州,东南俯视青州;西北气吞冀州,西南而走,可定兖州。

    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袁绍叹了一口气说:“元皓,你不了解七郎!”

    渤海郡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也得看跟谁争呢?

    兴汉军讨伐黄巾军,驱逐鲜卑人,几次三番,震慑辽东属国的乌桓人。

    用人头堆出来的威名,谁敢小觑呀?

    袁绍不敢想象——把两万精锐,放到刘正的嘴边,他有什么理由,不一口吞掉呢?

    田丰问:“主公,那这天下,咱们还争吗?”

    袁绍说:“元皓,咱们才刚起步,与兴汉军硬碰硬,高兴的可是董卓军。”

    袁绍军,不能主动挑起纷争。

    更何况界桥城,固若金汤,被界桥校尉郝昭,经营成了,兴汉军定鼎冀州的桥头堡。

    五年了,袁家多次尝试着侵扰,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强行攻占界桥城,必定令袁家元气大伤。

    兴汉军主力,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