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灵帝之死 (第2/3页)
曹节不想死,中官安身立命之地,是在皇宫之中。
然而在皇宫之中,一言九鼎的人,只有汉帝。
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因此,新任汉帝,对中官的态度,尤其重要。
皇次子刘协,已经当众放话,要杀中官泄愤。
这话传扬出去,肯定会,让天下人,侧目而视。
若是皇次子刘协,得密诏而承大统。
大局底定之后,朝臣们闻风而动。
十常侍,内外交困之下,必定死于非命。
张让说:“曹常侍,还是直接说办法吧!”
曹节说:“如今朝臣之中,主持大局的,只有何进。”
曹节的想法是,十常侍的谋划,得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让黄门侍郎蹇硕,充当诛杀何进的急先锋。
第二步,篡改遗诏,挟汉帝以自保。
张让又问,其余八人。
他们都一致同意,于是乎,这关乎,天下命运的诏书,竟然成了,十常侍,肆意妄为的契机。
张让打定主意,先让蹇硕出马,拼掉何进,再改诏宣命,让皇太子刘辫,继承大统。
张让亲自出马,去见蹇硕。
蹇硕问:“张常侍,大局已定了吗?”
张让回答说:“大局未定,大祸却要临头了。”
蹇硕追问缘由。
张让解释,如今朝中大臣们,唯大将军何进,马首是瞻。
中官势力,只在皇宫。
弹丸之地,又怎么可能成事呢?
强行拥立新帝,万一何进,武力逼宫,只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蹇硕得官,只靠忠心,才干欠缺,于是就向张让求计。
张让认为,大将军何进,得天下豪强世家之望,只能想个办法,诛杀何进。
令朝臣们,重新变成,一盘散沙。
让天下豪强世家,各自为战,不得再次聚势。
蹇硕会意,忙亲力亲为,布置诛杀何进的事宜。
张让回到,自己的,列侯府中之后,就开始篡改诏书。
一刻钟之后,新的遗诏,就新鲜出炉了。
诏书:
皇长子刘辫,温仁恭俭让。
宜继承大统。
阿母何太后,抚养皇太子长大,当代为看护,临朝听政。
钦此!
为了增加,诏书的合法性,张让用了,天子六玺,还特意加盖了,传国玉玺。
这传国玉玺,一直由张让保管。
汉帝给蹇硕的诏书,是背着十常侍的。
这是帝威莫测,也是蹇硕,该当一死。
蹇硕手中的诏书,确实是真的。
然而没有,传国玉玺用印,名不正,则言不顺。
张让篡改的诏书,印鉴齐全。
经得起朝臣们,反复勘验。
然而有权无兵,不足以自保。
张让等十常侍,密议之后,觉得应该,给何进等人,找一个有份量的对手。
西凉刺史董卓,拥兵二十万,是独一无二的人选。
张让也写下了诏书,用印之后,向西凉方向,派出了使者。
加盖了传国玉玺的诏书,其效力,可是比蹇硕的密诏,要有用得多。
就在蹇硕,紧锣密鼓的,布置诛杀何进的时候,何进也在府中,与众人商议,如何让新帝,继承大统。
何进得到了,何皇后的消息,汉帝卧病含章殿,已有数日。
一千上军校尉部,百战精兵,戍守四周。
看样子,汉帝驾崩,就在近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何进的密议,有陈群,曹操,袁绍,田丰和韩猛等人参与。
田丰说:“大将军,河北田家认为,汉帝,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个光杆司令。兵权,是个危险的东西,不应该,让他染指半分!”
田丰字元皓,巨鹿癭陶人。
三十来岁,是田家最有名的智囊。
他的目标很明确,打掉蹇硕,手中的兵。
彻彻底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