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重逢 (第1/3页)
对于媒体的一次次热炒,苏慕娥却越来越心如止水。
习惯了做演员的生活,习惯了和所有热爱表演事业的人,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奋斗,去忘我地进行排练与探讨,曾经作为一个电影明星,忙碌应付媒体与各种各样干扰的日子,已经与她渐行渐远了。
她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忙碌,排练节目之余,会经常和粉丝们进行小型聚会。
她还会花很多时间,去回应读者的来信,或者亲手给粉丝们,制作一些小礼物,在聚会的时候送给他们。
在她这样平淡却充实的生活时,她淡出的娱乐圈,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综艺时代,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日千里,节奏越来越快。
12年火爆荧屏的音乐评论节目,提前3年,来到了中国市场。同时兴起的,还有一种前世所没有的表演评论节目。
类似于音乐评论节目的模式,是选手登台表演,由导师进行选择,表演评论节目,也是类似的流程。
海选之后,选拔上的佼佼者,才可以在节目中露面。
节目开始后,由导演组设计流程,导师可以自主命题,或者让选手抽签选择表演项目,然后,依据他们的表演,来对他们进行打分。
导师挑选学生,组成战队,组内晋级者,再同其他组成员,在不同命题或其他评选模式下,进行PK,冠军可以直接被知名的经纪公司签下,加入娱乐圈,进入知名剧组。
负责策划、制作这档节目的,依旧是前世随时紧扣娱乐脉搏的某著名省级电视台。
他们打算邀请的人选,包括时下大热的明星,也包括一些成名已久的成熟演员,甚至是老戏骨。
然而,与这些打算邀请的人员进行接洽之后,得到的回应,都是拒绝。
就像前世的《中国好声音》一样,这档表演评选节目,也是国内第一档类似题材的评论节目,所有利益与风险,均无法预测,被邀请的人权衡之后,都选择了更加保守和稳妥的态度。
这期间,郭芽新由于没有什么好戏可拍,又不想自毁名声,去拍一些哗众取宠的烂剧、雷剧,而闲了下来,到国外进行了短期的表演进修,经纪人陈格听说了这个节目,无意间问了她,却提起了她的兴趣。
她记得,苏慕娥说过,娱乐圈的后续时代,先是评论类的竞技综艺节目的天下,随后就是真人秀时代。
现在,应该评论类的竞技节目,提前引起风潮了。
其他导师评论的节目,不是唱歌类的,就是舞蹈类的,她都没有办法参加,这个节目,除了适合她之外,似乎还挺有积极意义的。
郭芽新思考之后,让陈格和对方进行了接洽,得到了节目的流程纲要,约了苏慕娥,在一家会员制的茶馆小聚,让她帮自己拿拿主意。
算起来,她们差不多也有将近一年没有见面了。
苏慕娥结束《团团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