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得不偿失?意义何在? (第2/3页)
“韩非会认真去感受。”
韩非回道,然后准备下线:“正好遇见一个村落,准备去看看。诸位,韩非告辞。”
临了,汉高祖刘邦说道:“大汉比大秦强多了,韩非,可要多来大汉看看。”
“会的。”
韩非应了一句,然后就下线去。
嬴政和刘邦心里都叹气,他们有预感,要想留住韩非恐怕不容易。
“韩非,不是一般人,有自己的思量,不可勉强。”
隋文帝杨坚说着宽慰的话。
然后换个话题,说道:“大隋第一批耕种的玉米已经收获,只是玉米的产量似乎与粟谷差不多。不知,你们那里如何,还是说朕这里除了差错,不是说玉米产量比较高吗?
上次,在燧皇世界,朕了解过,燧皇种植的玉米产量可是粟谷的好几倍。为何到了朕这里,就如此差?”
本来满怀期待的,结果种出来的玉米产量却和粟谷差不多,亩产两百斤(现代的斤)左右,令杨坚大失所望。
玉米产量和粟谷差不多?
张仪微微诧异,他从朱元璋那里换来的玉米已经种下,心里可是很期待玉米高产的……现在心里拔凉拔凉的。
玉米,粟谷,水稻等的耕种时间都在一起,扩大玉米的种植,就会减少其他的耕种面积。
玉米产量与粟谷一样,玉米是粗粮……怎么感觉都得不偿失啊!
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都是种植过玉米的,应该很清楚。
“真的如此?……那还有必要种植玉米吗?”
宋太祖赵匡胤有些庆幸,好在大宋还没有开始种玉米。将来是否种植,都是个大问号。
燧皇开口说道:“我种植的玉米种子,来自于群主,玉米产量是粟谷的数倍之多。至于你们为何产量低,我不知道。”
燧皇的玉米,水稻,粟谷等种子都是群主王宇提供的,条件是燧皇需要把富余的粮食便宜交换给群主王宇。
在原界,农作物的种子也是由群主王宇提供的,而且还提供了一些有机肥料。
原界的粮食产量,那是最高的。
“难道是种子的问题?”
隋文帝杨坚疑惑,已经在怀疑是不是朱元璋在玉米种子上动了手脚。
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站出来解释:“杨坚,玉米产量和粟谷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