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的深海渔场 > 483 鹦鹉螺的光辉岁月(上)

483 鹦鹉螺的光辉岁月(上)

    483 鹦鹉螺的光辉岁月(上) (第2/3页)

脐是鹦鹉螺名字虽然带个大字,但体型却一点也不大。

    非但不大,大脐鹦鹉螺实际上是整个鹦鹉螺家族中体形最小的属种,一般只有16厘米。

    大脐鹦鹉螺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外套位于外壳内,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

    活的大脐鹦鹉螺有两对鳃2,具有63-94只腕,外形就跟背了一个壳的八爪鱼有些相似,但无吸盘,而且触手更多。

    除了没办法确定的直壳鹦鹉螺外,所有的鹦鹉螺眼睛都很简单。

    有的鹦鹉螺眼睛甚至没有晶状体。

    大部分的鹦鹉螺都是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

    因为壳薄的原因,所以当一只鹦鹉螺死后,很少有壳能够保持玩好无损的,所以它的价格一般都非常昂贵。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科学家们大部分都认为,鹦鹉螺是不能够游动的,不过有不少的潜水爱好者都在海底拍到过鹦鹉螺游动的影像,它们能够将自己悬浮在海水中,一晃一晃的,像热气球一样漂浮前进。

    鹦鹉螺是有名的夜行性生物,它们通常在夜间比日间更加活跃,大部分的鹦鹉螺都是夜间进行觅食,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从海洋表层一直到上千米的深海,都有鹦鹉螺出没的痕迹,鹦鹉螺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

    所有的鹦鹉螺都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为主,特别是小蟹,是鹦鹉螺的主要食物。

    鹦鹉螺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仿生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国研制出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就是模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