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更上层楼 (第1/3页)
“呃,阿昊,这不是跟从前一样吗?”
“是啊,我感觉好像一点变化都没有。”
“你还别说,就得是这个味道,真换成了其他样式,我还不习惯呢。”
“哈哈,你们都错了,这明明是重新装过了,古代建筑有一种修复方式叫修旧如旧,这个也叫修旧如旧。”
“好,这个好。”
“阿强,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多半是,这是给我们一个惊喜。”
“……”
看着跟从前几乎一模一样的珍强记,到场的老顾客们一个个都很高兴。
也很感慨。
装的好!
李杰装修的风格就是不改变原来的风格,但桌椅、天花板、墙布等等,全换了新。
对照原来的东西,一比一复刻生产的。
接着。
在众人的见证下,李杰开始了开锅。
开锅是一门技术活,在从前,应该是先开灶,再开锅,现在,哪还有开灶的?
都是燃气。
那要开什么灶?
锅不一样。
铁锅必须要开锅。
其实,其他的锅早就开好了,如果不是为了仪式感,都不会有这个流程。
刷锅!
开火!
倒油肉!
静置!
开锅完成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人群中,徐君乐脸上的笑容要比其他人更多了几分。
大哥是真的不一样了。
举手投足,满满全是大厨的气息。
特有范!
比老爸更有范。
如果把大哥在厨房挥洒自如的视频发出去,珍强记的流量,恐怕还会再猛涨一大截吧?
念及至此,徐君乐连忙摇头,赶紧把那些念头甩出了脑海。
跟麦又歌相处久了,他有时候会不自觉的站在广告人的视角考虑问题。
最近,麦又歌他们公司就接了一个单子。
新荣记的推广单。
新荣记是创立于1995年的一家品牌连锁参观,迄今为止发展了近二十年,特别是在18年入选米其林二星之后。
俨然成了当下风头最劲的网红餐厅。
近期,新荣记正在大规模扩张,陆续在杭城、申海、燕京、香江、东京等地开了新店。
酒香也怕巷子深。
新荣记每到一座新的城市,营销是必不可少。
这不。
麦又歌他们公司接到了单子,这个项目的一线负责人便是麦又歌。
两人经常见面,不免聊起推广新荣记的事。
什么探店、斗音推广、镁团合作之类的手段,那都要来一套。
聊着,聊着,他们当时也提到了珍强记。
那顿饭,他们就是在新荣记吃的。
平心而论,新荣记的餐品确实不错,要比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高价餐厅好得多。
但。
他们两个都觉得新荣记有点不如珍强记。
不管是强哥主理的珍强记,还是大哥主理的珍强记,拳头产品都要好过新荣记。
要说差距,大多都在用餐环境、服务之类的软实力方面。
珍强记没有那么多员工,珍强记的前台人员只负责点餐、送餐、收拾餐桌、打扫卫生。
忙成那个样子,服务人员哪有空像新荣记那样一对一的服务。
什么?
服务费是哪里来的?
那不是标配吗?
收的又不多。
5%而已。
那个钱,一大半都是给了前台的服务人员,如果没有这个服务费,仅凭那点工资,他们怎么养家。
小费、服务费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来珍强记吃饭的人,也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服务费,虽然珍强记没有太多的服务。
但大部分奥门餐厅都有收服务费的惯例。
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没问题。
接下来一整天,李杰都忙得不行。
闻讯而来的老顾客,街坊邻居太多了。
从上午开门,直到晚上十点,双倍的备料,都用完了不说,下午还临场让人送了一批。
李杰、强哥、徐君乐,他们三个人,忙得几乎是一刻不停。
午饭、晚饭都是随便对付一口。
根本没空吃。
“呼。”
等到忙完,徐君乐竖起了大拇指。
“我这腿都不是我的了,你不仅站了一天,还颠了一天,哥,你是真牛。”
“小样。”
都不用李杰开口,强哥就开了口。
“就你这样的,得亏没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