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三方联保 (第2/3页)
第二天,沈听去了这三个客户所在的建材市场。
陈治、印晓海、储开山三人是同乡,之前就一起在湖东支行附近的一个建材城里卖装修材料。
三个人卖的东西不同:陈治是卖的灯具、电线和开关;印晓海卖的是地板、涂料和瓷砖;储开山卖的是门窗。
三人常常互相“照顾生意”。如果一家接了订单,常会附带着给顾客推荐另外两家的产品,因此也算是同气连枝的“生意伙伴”。
听他们介绍完各自的经营状况后,沈听取出了申请表,请他们填写完毕,便跟着他们走访了各自的门店和仓库,核实经营情况,都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按照流程,最后还要有一个访谈,谈完后再填写《客户访谈表》。按规矩,访谈是要“一对一”进行的,因为有些问题较为敏感,如果一起谈,担心有人说话有顾虑。
沈听本来是打算一个接一个地去他们各自的办公室进行访谈,考虑到他们上一次办理联保贷款时已经走过这套流程了,同时现在这三个人又一起跟沈听说,他们三家为了节约成本,办公的场地都是合在一起的,于是,沈听最终便用他们合用的办公室进行访谈。
进了办公室,沈听还特意看了看墙壁,结实的钢筋水泥,隔音应该不错。曾经有过密室谈话内容被他人偷听的经历,所以许多信贷员在这方面尤其谨慎。
第一个接受访谈的是陈治,他的仓库里还有很多库存灯具,卖的最好的是一套水晶灯,价格是3000多元。
陈治有一支长期合作的装修队,批发走量还是较为可观的。当我问起他们三人是如何相识的时,陈治说他从小就出来打拼,是某年回到老家过春节时认识的印晓海和储开山。
接着接受访谈的是储开山,沈听问道:“储先生,我刚刚看到您的仓库里几乎没什么货,是怎么回事?”
储开山回应道:“我们平时做的都是接装修的活,现在每户家装都讲究个性化了,我只在经营部这里提供门窗的样品,剩下的,都是施工队把门窗的数据报给我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