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三十五章 (第3/3页)
牺牲上千万人的数个月的正常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傲慢。在面对广袤无垠的宇宙的的时候,至少我们可以保持对于自然界的谦逊,认清楚我们能力的局限,人类并不是万物的主宰。或许我们可以更加开放的思考,是否值得为了数学上都不显着的致死率,让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停滞,甚至陷入慢性死亡?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因为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也是人类。
显然,不管是万神殿还是阿斯加德人。
本质上,其实还是人类。
或许他们比地球人更加强大,寿命更悠长,但他们的思想其实……并比地球人强到哪去。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他们明明活了那么久,可实际上在很多方面甚至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伟大。
最典型的就是他们的思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数据和资讯所包围,仿佛只要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然而,真正的智慧并非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对人生深刻的洞察与理解。知识如同大海中的沙粒,庞大而零散,而智慧则如同大海的波涛,连绵不断,深邃莫测。我们常常以为,多读几本书,了解更多的理论,就能获得智慧。然而,智慧并不是这样简单的算法。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体会。智慧,不仅是对外界世界的了解,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透彻认知。曾几何时,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奔波,在无尽的欲望中挣扎,却忽略了心灵深处那一抹宁静。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真正的智慧,首先在于对自我的了解。这种了解,不是通过他人的评价和社会的标准,而是通过自我反省和内心的对话。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价值观常常被外界的标准所左右。我们追求财富、名利、地位,仿佛这些外在的成就能够证明我们的价值。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审视自己的内心时,会发现这些外在的追求不过是暂时的安慰。真正的智慧,是在于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商拥有无尽的财富和地位,但他却始终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于是,他决定去拜访一位智慧的隐士,向他请教如何获得内心的宁静。隐士听完富商的困惑,微微一笑,递给他一杯清茶,说:“先喝一口茶吧。”富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顿时感觉到一股清香扑鼻,内心也随之平静了下来。隐士说:“人生如同这杯茶,真正的智慧在于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内心的宁静,而非追逐外在的虚荣。”智慧不仅在于内心的宁静,还在于对人生的洞察。我们常常在迷茫中徘徊,在挫折中挣扎,然而,正是在这些经历中,我们才能真正成长。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智慧的人,懂得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教训,看到事情的本质,而非被表象所迷惑。
曾经有一位禅师,他的弟子问他:“师父,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困惑和痛苦?”禅师回答:“因为你们看不透事物的本质。痛苦和困惑,源于我们的执着和妄想。只有放下执着,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弟子们恍然大悟,明白了智慧的真谛。
人生如同一条河流,蜿蜒曲折,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智慧的人,懂得顺应自然的规律,随遇而安,而非逆流而上。正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智慧的人,如同水一样,柔韧而坚韧,能包容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智慧不仅在于对自我和人生的洞察,还在于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因为误解和偏见而彼此隔阂。智慧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智慧,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还能让我们在纷争中保持内心的平和。曾经有一位伟大的作家,他说:“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对人生深刻的洞察与理解。”这句话,道出了智慧的真谛。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和积累获得,但智慧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用生命去践行。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惑中找到答案。
显然,不管是万神殿,还是阿斯加德,他们都更在乎对外在的追求。
即便是被格尔击败过一次的托尔也是如此。
他依然还在用老眼光看待格尔。
并没有真正的重视他……或许他觉得自己重视了。
但不够!
他并没有做更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