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人未至,而圣旨先行 (第2/3页)
差不多了,郑白宜收敛神色,声音清朗犹如天上音,问及他若是其中之人,会有如何应对之策。
徐江南起先有些不适应这样的问答之法,不过知道这是最直白的方式,也是给了自己大量空间,因为之前这些世家所处的背景他知晓的并不多,而今听到郑白宜的详细陈述,心中就有了个尺度,对于这些书札上记载的有些东西就合情合理了,而郑白宜这时候才说也是想考考徐江南,就这么短的时间呢,如何拿出应对之策,是壮士解腕,还是神来之笔,又或者堂正无奇,像在这种几炷香之内的短暂时间,要拿出来的想法,自然是与性格挂钩,郑白宜这般做法,一是考究面前人有没有入心,二就是想看看徐江南究竟有几分功力。
徐江南初逢此事,脑海思路很多,却是杂糅成一团,闭上眼,思量半晌,抓住一线头,剥丝抽茧之后,这才睁眼,很是果决的款款而谈,他一说话,之前的兴奋便就消散无踪,换上的是一副波澜不惊,郑白宜面无表情,没有赞许神色,也没有不悦露出,就像听着城里的闲碎琐事一般,徐江南愈说愈是自信,直到自己觉得滴水不漏之后,这才收声,有些期待。
郑白宜微微颔首,并没有否认徐江南的做法,只是轻声点评说了句,斩草除根是好的,但法子太过暴烈,容易得不偿失,想想大秦的围三阙一,同样是斩草除根,可没废一兵一卒,而血腥弹压之下,逼得狗急跳墙,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结果是到了,不同样也是元气大伤?你现在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当年那些世家并无后续手段,若是当年,这事就不得不防啊。
徐江南躬身受教。
也就这般,每日郑白宜到了点就会过来,说一些,问一些,听一些,点评一些,到后来便只是点头,没有最后的阶段,徐江南潜移默化之下,愈加内敛,原本的世故圆滑又似被打磨了几分,眼神深邃灵动,比起之前有几分市井狡诈的慧黠更有神韵。
等到郑白宜点评不了的时候,他便不过来了,一切任凭徐江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他眼里,有时候神来之笔不就是任凭棋子施为?
就这样日子有序而又无序的过去,徐江南在慢慢给自己镀金,不求腹内锦绣,但求不是草莽。
又是一旬过后,离卫家老祖宗大寿仅有七天不到,各人各事按部就班,就等着卫家敲响卫城洪钟的时候,卫澈却是在槿下院,捧着卷圣旨怔怔入神,而这些时日又是杀了不少人的卫敬,坐在桌子上,自顾喝酒,吃着花生,他虽然知道自己辈分高,但同样知道这种事他能看出来,但要想出对策,就不是他能做的了。
虽然他早就在“老祖宗”那里得到过提醒,不过当这卷圣旨真切到他手上的时候,还是冷笑。
卫敬喝完了壶中酒,吃光了盘中花生米,起了身子,轻声说道:“什么时候杀他?”
卫澈知道二叔说的他不是前些日子要杀的韩家人,还是自家剑阁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